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豐鎮安灣小學 魏 博
傾聽的關鍵在于交流。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在傾聽中快速完成數學認知,提升小學數學學習能力。
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大量的聽辨訓練,以此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認知,在傾聽的過程中,快速找到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內容。
以《長度單位》的學習為例,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厘米和米的關系以及長度單位,了解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長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聽辨訓練,幫助學生快速形成長度單位的認知。如教師可以口述:手掌的寬度約10 厘米還是10 米?一步長約40 厘米還是40米?黑板的長度約3 米還是3 厘米?小明的身高約1 米還是1 厘米?通過快速口述的方式,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到手掌寬約10 厘米、一步長約40 厘米、黑板長約3 米的數學認知。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生接收到教師提供的訊息以后,需要進行合理的推理和思辨,在排除錯誤答案的同時找出正確的答案,進而快速幫助學生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完成長度單位的數學學習認知,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聽辨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數學感知,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數學概念、含義的認知。
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需要快速對數字形成概念,簡化加減法的計算方式,最終得出計算結果,在傾聽過程中提升計算能力。以《表內乘法》為例,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乘法口訣。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完成表內乘法口訣的學習以后,教師可以開展聽算訓練。教師口述:三三得?二六得?學生通過口算、心算的方式得出三三得九、二六十二的結論。通過不斷訓練,鍛煉學生對乘法口訣的掌握能力和計算水平。此外,在《100 以內的加法(二)》的學習中,給出21+9,33+7 這樣的算式,要求學生進行計算。聽算訓練是提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學生在傾聽過程中需要快速對計算內容進行提煉,將聽到的內容與已有知識進行聯系,快速得出結果。
聽說訓練是鍛煉傾聽能力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對數學內容和知識的理解有限,在傾聽過程中容易出現走神等多種現象,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通過聽說的方式提高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課堂學習的能力,并且規范班級課堂秩序。以《混合運算》為例,這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的計算邏輯。在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計算順序出發,讓學生根據教師口述快速進行復述并找到計算的順序,如教師口述“23+6-3;2×3+5;4÷2+3”等簡單的算式,讓學生在復述時快速進行計算,在學生掌握初步運算順序以后,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幫助學生找到計算的順序,在復述時自覺融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得出正確的結論。復述是學生提升傾聽能力的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復述引導,開展聽說訓練。
在小學生傾聽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首先培養學生傾聽時良好的坐姿習慣,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會記錄,而不是“假模假樣”,在傾聽過程中,將數學知識等內容進行簡單記錄,快速形成簡要筆記。最后,在指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合理提問,在傾聽時遇到聽不懂的內容及時舉手告訴老師并表達意見,如果不能第一時間獲得教師的幫助,要學會記錄下來,課下再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探討交流,解決課堂傾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就是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在傾聽時了解數學的概念、數學知識和邏輯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效實現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