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芳草地小學 尹 璐
眾所周知,深度學習是基于學習觀轉變,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學習活動。深度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重點解決如何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問題。核心素養培養是一項復雜性的活動,需要教師從小學開始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形成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所以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深入研究數學教學內容,把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入點,應用多樣策略驅動學生深度學習,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深度學習的實現,需要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認知活動。課堂導入環節是學生調動已有認知對新知進行探究的環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多樣的數學場景,調動學生已有認知,夯實深度學習基礎。
以“圓”為例,掌握圓的特點是學生在這節課中需要掌握的基礎內容。在體驗現實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早已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圓形物品,建構了對圓的感性認知,因此,在開展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創設生活情境。具體地,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物品是什么形狀的呢?這些物品的形狀有什么特點呢?借此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以數學現象為切入點,深入探究圓的特點,為實現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將探究數學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筆者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的時候,一般會先詳細分析教學內容,接著聯系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借助任務驅動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由淺入深地探究數學知識,通過完成任務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探究能力,夯實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長方體”和“正方體”是這節課主要的教學內容,圍繞教學內容,筆者設計、提出了不同的任務。比如,在講解“長方體”的時候,筆者提出了這樣的任務—任務一:動手操作,獲取數據,總結長方體的特點。任務二:遷移知識,推導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這兩項任務的提出,為學生指出了學習新知的方向。圍繞不同的任務,筆者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如,在完成任務一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合作展現課前搜集到的長方體物品,對這些物品進行觀察,看看長方體有多少條邊,有多少個角,有多少個面,邊有什么特點,面有什么特點等,同時測量長方體的邊和角,獲取數據,據此總結長方體的特點。通過體驗參與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輕松地掌握了長方體的特點,還通過經歷觀察、測量、總結等活動鍛煉探究能力,發展認知能力,促進了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深度學習數學的時候,學生不但要建構認知,還要增強認知,如此才能切實提高學習效果。在建構認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實現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接下來需要應用所學,通過解決一個個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強認知,實現深度學習。所以,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會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所得設計練習活動或實踐活動,驅動學生應用所學。
以“折線統計圖”為例,掌握折線圖的特點、學會繪制折線統計圖是學生在這節課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立足學生的課堂學習所得,筆者要求學生調查統計班級學生月考的各學科成績,整理數據,制作折線統計圖,分析某一個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通過完成此活動,學生做到了學用結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建構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增強數學認知,從而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
總之,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方式。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深度學習的特點,結合教學需要,創設多樣的認知活動,借此驅動學生調動認知、建構認知、增強認知,使學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鍛煉學習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夯實核心素養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