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云
對于孕期并發癥以及陰道難產患者,剖宮產是有效且主要的治療方案,但術后患者有較高的產后出血風險,因其病情較為危重且進展迅速,危險性較大,若沒有及時治療會影響患者生育功能,甚至引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器官功能衰竭等,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生命安全威脅[1,2]。所以針對剖宮產患者探討有效的產后出血預防方案,無論是對臨床,還是對患者預后均有重大意義。目前所使用的常規藥物為縮宮素,雖然有一定的產后出血預防價值,但給藥劑量過大則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安全性無法得到確保。有研究指出產后逐瘀膠囊可以在祛瘀止痛、活血調經方面發揮良好能效[3]。以此為依據,本次對剖宮產患者聯用縮宮素與產后逐瘀膠囊以預防產后出血,成效顯著,因此就具體研究展開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以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剖宮產患者為研究病例,研究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結合隨機數字表法以及患者個人意愿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年齡為20~38歲,平均(29.03±6.26)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39.02±0.91)周;其中有42例為初產婦,18例為經產婦。研究組年齡為20~37歲,平均(28.57±6.14)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38.89±0.80)周;其中有39例為初產婦,21例為經產婦。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具備剖宮產指征且為單胎妊娠者;②本人及家屬在了解本研究后授權者。排除標準:①產后出血量達到1000 ml者;②子宮肌瘤者;③宮頸囊腫者;④妊娠期并發癥者;⑤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⑥中重度貧血者;⑦臟器官功能障礙者;⑧患有精神疾病者等。
1.3 方法2組患者術前均嘗試過糾正貧血,通過超聲檢查定位胎盤,并選擇適宜的手術路徑,麻醉后將皮膚、子宮逐層切開,注意躲避胎盤,胎兒成功分娩后,對照組給予縮宮素治療:取20 U縮宮素(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34020472,規格為1 ml∶5 U)于切口上子宮肌壁內進行注射,同劑量靜脈滴注;術后4 h取10 U縮宮素進行肌肉注射,并以12 h為間隔再次注射,持續3 d。研究組基于對照組另給予產后逐瘀膠囊治療:取0.9 g產后逐瘀膠囊(江西民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Z20050455,規格為0.3 g/粒)給予患者口服,3次/d,持續3 d。
1.4 觀察指標①記錄并對比2組患者產后2 h、產后12 h、產后24 h的出血量;②治療前后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I)、子宮動脈搏動指數(PI)、子宮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PSV);③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2.1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段出血量對比研究組患者產后2 h、產后12 h以及產后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可見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段出血量對比 (例,
2.2 2組產婦治療前后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治療前2組患者的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趨同(P>0.05);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RI、PI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SV指標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治療前后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例,
2.3 2組產婦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中8.33%的患者出現用藥不良反應,對照組中則有23.33%的患者出現用藥不良反應,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例,%)
產后出血屬于產科較為多發的一種危急重癥,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其誘發因素常見于剖宮產,而且隨著我國開始鼓勵國民生育二胎,高齡妊娠等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大幅度提升,產后出血風險也持續漲高,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圍生期隱患[4]。既往臨床多致力于該病急救研究,而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持續探索,發現針對產后出血而言,前期預防所產生的臨床效益遠高于后期治療。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涵蓋4個方面,凝血功能障礙、產后損傷、宮縮乏力以及胎盤因素,其中以宮縮乏力為主,所以亟需探討有效的手段通過改善子宮平滑肌收縮功能預防宮縮乏力,降低產后出血風險[5]。
縮宮素是目前臨床針對產后出血所使用的一線治療藥物,歸屬于多肽類子宮收縮劑行列,對患者行縮宮素治療,可通過耦聯子宮平滑肌上催產素促使鈣離子通道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繼而增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改善肌球蛋白輕鏈激酶活性,最終幫助患者子宮重獲節律性收縮能力,促使患者子宮肌層創面血竇有效閉合,達到止血目的[6,7]。但由于縮宮素只有1~6 min的半衰期,相對較短,胎盤分泌的縮宮素酶滅活并清除其所用周期較短,所以在臨床使用期間,需要持續為患者進行靜脈輸注,以確保血藥濃度有效;此外,患者機體中的縮宮素受體也會對藥物的使用效果產生較大影響,若患者機體中的縮宮素受體處于位點飽和狀態,持續使用縮宮素不僅無法發揮其所具備的能效,還可能給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例如水鈉潴留、高血壓病等,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8]。
本次為探討更為安全有效的預防方案,聯合使用縮宮素與產后逐瘀膠囊,與單一的縮宮素治療對比,研究組患者產后2 h、產后12 h以及產后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且經治療研究組患者的RI、PI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SV指標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中8.33%的患者出現用藥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的23.33%;相應數據可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剖宮產患者聯合給予縮宮素與產后逐瘀膠囊可有效預防產后出血,且更安全可靠。
原因分析,在中醫理論中,產后出血被稱之為“產后惡露不盡”,屬于“產后血崩”范疇。分娩過程中患者不可避免會受到損傷,若失血量過多便會影響正常的氣機運行,進而導致血失統攝,導致脈外滲血。此外,氣虛也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血行,導致血不歸經。因此可以判斷,產后出血以氣虛血瘀為主要病機,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標本同治需遵循補氣養血、化瘀通絡的原則[9]。產后逐瘀膠囊的成分主要為益母草、當歸、川芎以及炮姜,其中益母草可以發揮祛瘀生新的功效,有利于患者胞宮內容物的外排;當歸可以發揮引氣導血、補血活血的功效;川芎可以發揮逐血通經、行氣止痛的功效;炮姜則可以發揮溫經通絡、祛瘀止血的功效。諸藥聯用最終可以達到活血止血、行氣止痛的效果。此外,該藥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現凝血機制紊亂的情況[10]。所以在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期間聯合給予縮宮素與產后逐瘀膠囊,可以發揮二者的協同作用,同時減少縮宮素的使用劑量,在取得較好療效的同時,還能降低用藥不良反應,為患者預后提供安全保障。
綜上,剖宮產患者聯合給予縮宮素與產后逐瘀膠囊,可減少產后出血量,改善其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且用藥不良反應較少,具有較好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