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濃 鄒瑜
關鍵詞:新工科;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
摘要:文章根據我國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的內部及外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剖析,提出了營造數據素養教育大環境、創新構建數據素養教育整體模式框架、開展多方合作、加強師資力量等促進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發展的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099-03
1背景
2017年,“新工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充分展現了工程教育領域為了滿足國家產業與科技領域等發展需求的突破性變革[1]。新工科的“新”指的是創新,主要體現在工程教育理念、結構布局、交叉融合、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創新,需要工科人才培養工作者做到創新實踐、學科交叉、產學結合,將通識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課程,以培養出集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質復合型工科類人才[2]。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工科領域的研究項目對數據累積和高質量數據的依賴程度增加,新工科專業人才應不斷提升對研究數據的獲取能力、管理能力、保存能力及運用操作能力。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發揮信息組織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和加大數據素養教育力度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開展通識教育的趨勢。
2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
2.1數據素養教育的意義
數據素養主要指人們在科學數據的采集、組織、管理、處理、分析、共享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們在數據生產、管理和發布過程中的道德與行為規范[3]。《第四范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一書的正式出版標志著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的確立,明確要求科研流程必須具有堅實的數據基礎。目前,提升科研人員的數據素養已經是我國增強科研創新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主動地開展數據素養教育,更好地服務高校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2.2新工科建設對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新工科專業涵蓋了多個傳統學科,擁有多產業跨界整合的顯著特征。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培養的交叉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不僅要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理論體系及專業基礎,在掌握交叉復合問題專業化處理能力的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4]。
2.2.1面向新工科的建設特征。消除傳統的學科局限與學科分化,更加重視多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學科,是新工科的建設特征之一。高校圖書館在開展數據素養教育時應專注于交叉學科領域,制訂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教育培訓計劃,逐步構建通用的、分類式的教學內容框架,規劃更加符合高校師生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方案,使數據素養教育更具靶向性。
2.2.2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新工科背景下,擁有過硬的創新創業能力、良好的跨界整合能力、合格的職業素養與倫理道德,是評判新工科專業人才達標的判定依據與衡量標準[5]。高校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高校的信息素質、數據素養教育職能,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對相關教育內容的有效整合與科學調整,為高校培養新工科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2.2.3面向新工科的教學實踐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加強數據素養教學實踐,嘗試開設實踐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6]。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擁有一定的數據基礎,并搭建大數據平臺,以更好地開展數據素養能力實踐教育。
3現階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態勢分析筆者運用經濟學領域中的SWOT分析法對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職能實現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與條件進行了分析,厘清了內部及外部的優勢和劣勢,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的持續開展提供對策及建議。
3.1外部優勢
3.1.1政策優勢。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指出,圖書館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布的《北京大學圖書館2018年行動計劃》強調,應積極擴大高校素質教育范疇,不斷提升師生數據素養,并在現有的信息素養體系中補充數據素養[7]。
3.1.2新工科人才需要接受數據素養教育。新工科環境下的科學研究依賴大量高質量的數據,因此,高校的新工科專業人才亟須接受數據素養教育。
3.2外部劣勢
雖然高校圖書館擁有種類多樣的文獻資源及專業數據庫,但開放、便捷的互聯網學習資料與課程資源更容易吸引用戶的眼球。相關調查資料顯示,使用搜索引擎檢索信息的高校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84.4%。
3.3內部優勢
3.3.1長期積累的信息素養教育經驗。自教育部1984年2月印發《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以來,高校圖書館積極發揮教育職能,根據學校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開設了覆蓋各層次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在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8]。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館員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能夠積極掌握信息組織、檢索、分析與利用的技術方法,擁有能夠將信息素養教育轉換成數據素養教育的技能與知識,奠定了高校圖書館開展數據素養教育的基礎。
3.3.2信息資源和數據的集散地。高校圖書館除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優勢外,還擁有設備、技術、環境、人才等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高校圖書館基本實現了系統化、自動化和集成化管理,并穩步開展館藏文獻資料數字化工作。高校圖書館可利用知識發現等手段,為用戶提供能夠滿足他們實際需要的數據資源,以最大化地利用館藏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理應承擔開展數據素養教育的重任。
3.4內部劣勢
3.4.1高校圖書館無權制定教育科研管理政策。政府或有關部門應制定與實施宏觀政策,以規范和引導高校正確開展數據素養教育。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服務部門,無權制定教育科研管理政策,其應站在用戶需求的角度向政府或有關部門建言獻策,以更好地開展數據素養教育。
3.4.2館員的新工科專業知識不足。新工科專業具有多學科的特點,專業知識跨度較大、差異性較強,館員難以全面掌握,而數據的生成、描述、分析及實際利用都必須建立在館員熟練掌握特定領域專業知識的基礎上。
4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對策4.1營造數據素養教育大環境
目前,雖然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數據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高校沒有明確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不利于數據素養教育大環境的形成。高校圖書館應重視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積極主動地協助高校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在充分了解并深入探尋新工科建設對學生數據能力要求的同時,營造更加科學和諧的數據素養教育環境。另外,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倡導高校各有關部門和院系教師參與數據素養教育工作。
4.2創新構建數據素養教育整體模式框架
目前,已經有部分高校開設了數據素養教育主題的實踐課程,但多以專題培訓為主,具有碎片化、孤立化的特點,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教育框架。高校圖書館應根據新工科專業特點及數據素養教育目標,創新構建數據素養教育整體框架,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鼓勵館員設計課程內容、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將數據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另外,高校圖書館應不斷探索創新數據素養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根據不同學科學生的需求開設不同的數據素養課程,促進高校數據素養教育的持續開展。
4.3開展多方合作
高校圖書館應與高校內部機構、專業教師、圖書情報界協作,集合優勢資源共同建設規范完整的數據素養教育教學體系。
4.4加強自身師資力量
為了提升數據素養教育的質量,高校圖書館應提高館員的數據素養,強化他們的數據管理分析能力,組建穩定的數據素養教育隊伍。高校圖書館應加強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研討培訓班和相關的學術會議,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及服務能力,確保數據素養教育的高質量和常態化。
5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數據素養教育的開展相對遲滯。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數據素養教育的施教者,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新的數據素養教育教學模式,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促進新工科專業人才數據素養的提升,履行自身職責,實現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曉坤,朱泓,李志義.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2):17-24,103.
[2]仝月榮,陳江平,李翠超.面向新工科的實踐教育體系構建:以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56-61,122.
[3]張晨.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與數據素養教育[J].圖書與情報,2014(4):117-119.
[4]張靜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J].科學,2013(4):29-32.
[5]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2):26-35.
[6]蓋江南,趙自強,姜廣峰.“大化工”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5-98.
[7]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2018年行動計劃[J].圖書情報研究,2016(3):36-45,55.
[8]黃如花,李白楊.數據素養教育:大數據時代信息素養教育的拓展[J].圖書情報知識,2016(1):21-29.
(編校:馮耕)
作者簡介:李丹濃(1985—),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館員;
鄒瑜(1982—),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館長。
本文系2021年度信息工程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資助項目“面向一流大學建設的圖書館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XYJ2021C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