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傳菊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由于歷史故事是具有引導性和探究性的,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能力就要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歷史內容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索,教師要將情景化教學引入到歷史教學當中,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要注重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來進行歷史課程的教學引導,展開精準性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興趣
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史料教學同樣也要根據歷史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為學生營造符合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和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融入情境的基礎之上,用歷史的眼光和旁觀者的身份客觀分析史料,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根據歷史線索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內涵的把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也應該注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首先,教學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在利用輔助教學工具的時候,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每一種教學用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則,盡可能地發揮教學工具的最大優勢,避免它們的局限。
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初中歷史教學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廣泛,除了與其他學科內容相關聯外,還涉及到眾多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時間,雖然這些歷史內容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系,但是由于初中歷史涉及到中外兩千多年時間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如果都要讓學生記憶,仍然是有很大難度的。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挖掘教才的閃光點,同時將這些優秀資源合理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地作用。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的如時間、朝代的記憶也有很大幫助。例如在學習文景之治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朝代以及具體事物的記憶筆者首先提問學生為何漢朝時十分強盛?對這一問題有很多學生會說是由于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礎,這時筆者再以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事情嗎?引發學生質疑,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當然這時最為基礎簡單的一種強化記憶加深印象的方法,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幫助學生了解漢文帝與漢景帝時漢朝發展的情況,同時記憶相關歷史事實無疑為后來掌握有關文景之治的問題做好了鋪墊。再比如在學習《南昌起義》這個知識點時,筆者通過放映幻燈片展示我國解放軍的軍徽和軍旗,特別指出軍旗上的“八一”標記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南昌起義與“八一”建軍節之間的聯系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切入點,以加強記憶的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以人為本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對于教學而言良好的意識對于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意識,對于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實踐中做到以人為本,貫徹新課程理念都有積極地作用。為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采用開放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傳統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歷史認識,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結合社會現狀或者是國家現行的政治經濟措施與相關的歷史材料聯系,引導學生分析歷史和現狀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思維。比如說對前國內國際時事熱點分析,對我國歷朝歷代興衰之下的疆域變化的研究,對著名人物如文天祥、林則徐等人的探討等等,讓學生在分析過程中既認清時代特征有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從而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提高素質。另外,由于歷史主要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全面看問題的方法,因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立場對于同個歷史觀點都會群在不同,我們既不能以前人的觀點左右自己的判斷,也不能完全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評判歷史事件和人物,而要學會全面地看待問題。但是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缺少反思和全面分析歷史問題的態度,也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的片面化。所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關鍵還是要教師不斷提高自我素質和自我能力。
三、在學習中培養能力培
古代史上有一句話,“以史為鑒可以知古今”。就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而言,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基本的歷史事實,形成一定的歷史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所以這個階段學習歷史不只是記住相關的歷史時間、事件、人物等,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出發設計多種多樣的而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感悟,實現以史為鑒,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教師可以嘗試用現代生活中的語言和詞語來講述歷史,比如百家講壇中講述歷史的方式,讓人切身體會歷史,并產生反思。在生活中開展與歷史有關的主題活動,如在“一二九”紀念日開展演講活動,或者是主題班會,以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體會運動期間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開展有關歷史人物的學習活動,如對漢武帝、鄧小平等的評價;甚至還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室去博物館參觀去歷史遺址切身體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并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全面的評價,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批判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永高.試論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J].教育研究,2014(11)
[2]李勇.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的教學效率[J].學習導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