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丙芹
摘 要: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于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初中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初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思維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應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創造性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一節初中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整合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數學熱情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理解教科書的編寫意圖、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運用好教科書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還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運用學生身邊的資源進行教學,從而把數學引向生活,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生活氣息,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使數學學習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基礎,從而帶來對數學學習的更大熱情。
三、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于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學生在實際生活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也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印證、一種補充、一種體驗。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體驗。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學完之后,結合課本圖片中優美的剪紙圖案,我們八年級數學組給學生留了這樣一道練習題:請你設計一款剪紙,要求有一定意義,可以向家長請教,但必須自己動手,并用一句話表達你的剪紙的含義。學生拿到這個題目后,很動腦筋,有的查找資料,有的向老人請教,然后買紙,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動手剪、刻,忙的不亦樂乎。來到學校后,我們又組織了組與組之間的評比,班與班之間的評比,并挑選有代表性的給予獎勵。通過這個題目,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又使他們在活動中加深了對中國古老剪紙藝術的熱愛之情,一舉兩得。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運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一)思維速度的訓練
就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二)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三)逆向思維的訓練
啟發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條途徑。
五、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討論結束時,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而且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比如,師生可共同評出“最佳合作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這樣,會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積極向上,學生更樂于參與。
總之,數學教學要注重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只要我們認真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就能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使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從而切身學到終身受用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