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橋頭學校 劉靜
首先,英語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和溝通。而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英語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小學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有關注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情況,也沒有營造出讓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環境,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機會用英語和他人交流。而課本劇模式的運用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課堂英語表演的方式為學生創建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得到鍛煉。其次,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方式,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可以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真正享受英語學習,從而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運用課本劇模式開展英語教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喜好,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此外,還可以拉近英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策略。最后,英語教師要想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在教學中掌握教學節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并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當中。課本劇模式無論是開展方式還是開展內容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傳統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變得更具有趣味性,在劇情的變化中,讓學生提高能夠在不同情景中運用恰當詞匯的能力,使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課本劇離不開劇本的支撐,劇本是英語課本劇可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基于劇本的重要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劇本和話題。英語教師選擇的劇本應具備活潑和積極向上的屬性,同時還要具備教育意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不超出學生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各種技能,并依據教學目標對課本劇話題進行挑選。因為小學生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有過類似經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盡量挑選和學生實際生活比較貼近的話題。此外,教師挑選的課本劇還要具有曲折的故事情節,這樣方便教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鼓勵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補充,從而可以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行調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對選定的劇本進行分析,對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掌握,等到完成學習任務后,還要和學生一起對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討論,并根據文章要求展現表演課本劇時需要運用的語言要點。
小學生的英語知識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其創編劇本,是頗具難度的事情。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借助英語教材,整合教材中的對話情景,在熟悉的英語知識氛圍中培養學生的閱讀、想象等思維,進而啟示學生的英語創造性思維及對課本的改編意識。英語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同主題教學內容或者關聯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完整性的劇情對話,并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對話練習,在學生對該劇情具有一定熟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拓展對話內容,或者創編不同情節的劇情對話,激發學生的英語創編意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組織及表達能力。充足的英語語言積累是創編劇本的前提,因此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英語詞匯、語法等的積累及運用,而英語閱讀則是豐富學生英語基礎的有效方式。英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多閱讀英文故事、短文等,還可以幫助學生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英文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眼界,還能提升學生所學英語知識的連貫性及完整性。英語教師可以定期與學生一同分析英文文章,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閱讀方法及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英文閱讀中不僅能積累足夠多的英文詞匯、語句等,還能夠找到良好的語感,激發其英語情景思維,為學生的創編能力打下夯實基礎。
教師依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對其進行劇本創編,之后將其引入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形象表演,以生動的形式將課本劇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從中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有利于發散學生思維,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年齡較小,具有天然活潑好動的特點,樂于并善于對事物進行模仿,開展課本劇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模仿空間,學生在英語語言環境的形象表演中既能夠獲得模仿的樂趣,又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課本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進行靈活的模仿,如此學生的表演興趣就會有所提升,英語課本劇的學習興趣也會隨之增強。而對于觀看形象表演的學生來說,其也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積極影響,在趣味性的表演氛圍中可以激發觀看學生的模仿學習欲望,促使其主動領悟課本劇中人物的對話或行為,利于增強其學習主動意識。每個課本劇的創編都離不開對其故事背景的明確,沒有生活背景的支撐就會對學生的理解造成影響,因此通過一些文化或生活事物的融合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啟示,并且在不同生活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知不同情節對話的情感變化、句式差異,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句式,提升英語能力。例如,在課本劇“Kong Rong gave away bigger pears”中,有句式為Kong Rong said:“I am older than him,so I should leave the bigger one to my little brother.”其中“I am older than him”中用到了比較級,教師應讓學生對其進行重點學習。其中另一句式“What about your younger brother who is younger than you are?”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其語氣和語調進行充分的體會。課本劇的完成需要學生、教師的共同配合和溝通。教師為學生選定題材,將內容創作任務分配給不同學生小組,在一旁給予適當的指導,重點還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寫作。所有學生都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意思維和表演天賦,在這樣一種課本劇的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并且也能體現出課本劇的教學價值。
在教學評價機制改革中,要求教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發展過程,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英語課本劇評價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堂“奧斯卡”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評價。教師設立奧斯卡獎項,如“最佳男/女主角”“最佳表演”“最佳臺詞”等,對學生課堂課本劇的表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并抓住其課堂的點滴進步,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表現獲得相應的獎項,并同時可以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獎項,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優秀“劇組”評選活動,對學生進行拓展評價。“劇本”創作對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在“劇組”中,學生可以分小組合作,進行劇組業務分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團隊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同時進行劇組評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團隊榮譽感,讓學生快速融入英語語境中進行互動,使學生“想說”“敢說”“會說”,從而實現英語教學目標。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利用課本劇方式,對于提升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情境演繹中,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的感染力,劇本的創編活動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活用課本劇,發揮其教學優勢,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