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中學 宋娜
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等多重對話的有效方法。閱讀有助于構建學生內在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為主的教學實踐活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不當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閱讀教學的成效往往不如人意。學校的閱讀課少之又少,還常常被學生虛擲:偷偷做作業、交頭接耳等;學生牽制于高考,被動閱讀。課外閱讀更是沒有保障;學生缺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課外閱讀趨于程式化;自主閱讀意識淡薄;缺少可量化的檢測機制等。這些都導致了學生閱讀量不足、知識面狹窄的問題,成為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大障礙。因此,傳統的閱讀教學并不能滿足《新課標》對于閱讀與鑒賞的具體要求,要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我們有必要嘗試信息化的閱讀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的出現,推動了高中語文“四有”發展課堂的建立,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其一,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尊重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它引導學生自主研習、合作探究、展示點撥、拓展創新,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高中語文課堂的主人公,對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其二,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高中語文課堂上原本的教學模式,它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給教師優化教學提供機會。教師能夠將諸多新式教學方法帶入高中語文課堂中,對原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造成了沖擊,實現了被動到主動、單一到多元、僵硬到生動的轉變,對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其三,信息技術推動“四有”課堂的建立,實際上也是推動學生的素養發展。這能夠滿足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需要,真正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達到語文育人的最終目的。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的出現在高中“四有”課堂中具有獨特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落實開展基本的閱讀語文教學中必須嘗試信息化教學,力求打造有效、科學的“四有”課堂。
“四有”即:有自主研習、有合作探究、有展示點撥、有拓展創新。其核心理念為“自主自覺,互惠共生”。相比傳統教學,“四有”發展課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已與我們形影不離。借助網絡進行教學成為“四有”發展課堂的必然趨勢。《新課標》也提出:“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信息化閱讀的關注點在學生,相比傳統的閱讀教學,它更適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符合“四有”發展課堂的教學實際,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朗讀者”微課:感性感知。在學生初步接觸文本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讀和感知。反復誦讀,會使學生不自覺地揣摩,并生發情感上的傾向性。這個時候,可以安排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并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把它錄制成“朗讀者”微課,留待課上展示評比。比如,預習《赤壁賦》,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可以自主掃除生字、生詞等閱讀障礙;通過揣摩文章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學生可以自主概括人物情感的變化過程:樂——悲——樂;同時,對于自己喜歡的景物描寫、哲理闡述等都可以在“朗讀者”視頻中進行展示。這樣利用視頻、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形式新穎獨特,很好地替代了傳統閱讀教學中的預習及整體感知環節,并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回歸。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朗讀者”視頻也是可見的預習作業的展現形式,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預習。這是學生“自主研習”的重要內容。
2.微信公眾號:理性分析。在初步感知階段,學生有了很好的情感體驗,并且會不斷深入學習,積極主動地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究。這時,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網絡平臺。比如,語文學科可以用微信推出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公眾號,針對文本的重難點設計專門的“每日一練”或“每日一辨”等欄目。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公眾號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學校機房可以每天定時開放,供學生使用;或者在班級一角配備一臺電腦,以方便學生使用。語文教師可以依此微信公眾號推動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推出了“《紅樓夢》每日一練”,高效且有針對性。
3.網絡學習小組:拓展遷移。語文閱讀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學會讀書,就必然要學會思考。對于同樣的文本,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閱讀體驗,會生發不同的思考。例如,暑假我們布置學生自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最后以“讀書報告”的書面形式上交作業。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學生對《平凡的世界》的感悟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感興趣,有的學生對“平凡”一詞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還有的學生喜歡書中的環境描寫等。針對這樣的情況,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借助網絡,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建立網絡學習小組,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組合,探討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最后,可以通過BBS等形式對大家的學習結果進行展示講評。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豐富,又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既能展現思維的過程,又有具體可感的評價結果。
以上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四有”發展課堂中的自主性及教師的隨時點撥,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
1.以學生為主體。信息化閱讀模式可以使學生主動投入對文本的感性感知,并生發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在接下來的理性探究階段,學生必須全面調動自身的認知,有針對性地突破文本理解的重難點。拓展遷移,是最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環節,使學生通過分享、交流、整合,真正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
2.強化預習的重要性。四有課堂要求將課堂適當地還給學生,教師在落實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就要給學生預習參與語文學習的機會。為強化學生在四有發展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在預習階段提供科學的導學案、設計精細的任務單,指引學生投入語文閱讀學習,在預習中引導學生基于信息化閱讀初步建構閱讀框架。
3.突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主要體現為學生與教師的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生與學生的合作——質疑、交流、討論;學生與網絡的合作——借助網絡資源進行探索、研究。
4.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資源豐富多樣,但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惑:這么多的資源,從何入手?因此,借助網絡資源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保持清晰的思路。教師要借助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引導,不要讓學生迷失自我。
5.做好教學反思。基于信息技術建立“四有”課堂,是教育創新也是教育發展。它作為新興事物,勢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落實開展教育工作中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其發展現象,通過必要的反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找準教學發展的新的切入點。
總之,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是沒有時限的,它不是只在課堂上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課堂外的自主閱讀。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化資源,將教師的指導方法應用到課外拓展閱讀,不斷完善自己的閱讀體驗。這才是閱讀的真正意義,同時,也是高中語文“四有”發展課堂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