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珩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鄭州 450046)
眾所周知,農業是所有產業的基礎,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與農業掛鉤。國家要發展其他產業,首先必須保證農業經濟正常發展、可持續發展[1]。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被破壞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在農村,清澈的河水越來越少。為了加速農作物的生長,生產者濫用農藥、化肥等導致果蔬的營養成分遠沒有自然生長的果蔬好,且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不僅可以推動農業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也是建設美麗鄉村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要求。
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綠色植被越來越少,農業生態發展越來越不平衡,加之國家鼓勵的綠化種植項目并未趕上進度,一旦出現持續性降雨,就會大概率地引發洪澇災害;另外,失去了綠色植物的保護,地表的沙土不能被固定,如果這些地區出現長期的干旱天氣,那么沙塵暴出現的概率也會變大。現在全球氣候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地降雨量極不平衡,有些地區常年洪水泛濫,有些地區則是經常干旱,這些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生長極其不利,影響著我國農業發展。
目前我國可使用的淡水資源其實非常少,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時,較多地區的水資源因為各種原因并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形成了非常嚴峻的淡水資源短缺問題[2]。另外,在農產品的培育過程中,許多農村地區因為自然條件有限,只能進行人工抽水灌溉,而毫無節制的地下水超采,也在不斷地影響著淡水資源。除此之外,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廢棄物的排放和農業農藥、化肥的濫用也大大影響了水資源質量。
許多農戶對化肥缺乏真正的了解,導致在施肥過程中無法很好地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過多的肥料不能被農產品吸收,會直接對土壤造成破壞,也會引起水污染及空氣污染[3]。長此以往,土壤結構越來越差,農作物種植越來越困難,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會降低。比如,沒有對氮肥進行合理使用,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水資源;也會造成土壤養分失衡,地力下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最后還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農戶在施肥之前,需要了解清楚這些化肥對農作物的作用以及用量,避免因為施肥過多導致肥料不能被完全吸收,而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污染等。
現在地膜的普及率比較高,特別是在溫度比較低的地區以及棉花種植區,地膜的使用率會更高。使用過后的地膜如果沒有進行回收處理,就會對空氣和土壤造成不利影響。首先,地膜的成分是聚乙烯,一旦沒有進行妥善處理,殘留在土壤中,由于不容易分解,長此以往,會導致原本優質的土壤結構遭到破壞,使得土壤的保水性持續下降,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另外,如果將廢棄的地膜進行焚燒,燃燒后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不僅會對空氣造成污染,也會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我國推行的垃圾分類政策在城市的執行效果較好,但是在農村執行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農村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會稍微落后于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對于農村居民來說,農村的環境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的必要,周圍環境對其生活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另外,就算標記了垃圾分類,部分農村居民可能還是會習慣性地對所有垃圾進行打包,隨意丟放,扔到河里、田里或者焚燒等,造成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4]。
當前很多農戶也開始進行規模較大的畜牧養殖事業,對于他們來說,可能賺錢盈利是最重要的。有新聞報道部分畜牧養殖人員遭到周圍居民投訴,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如何科學處理畜禽廢棄物。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周邊居民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無論是空氣還是水,都會受到影響。
農業生態環境未得到很好的保護,其中一個原因是,農戶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沒有一個特別強的概念,或者說沒有認識到保護的必要性。所以說,相關政府人員需要定期進行統一宣傳,加深人們對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認識,使其保護環境的思想得到轉變。同時,相關人員做的宣傳內容應當簡單明了,因年老的農戶可能接觸到的專業知識比較少,并不懂得過于專業的概念。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宣傳:第一,可以制作一些簡單的農業生態保護宣傳畫,貼在村委會或者每家每戶的墻上,時刻提醒著人們要養成良好的垃圾處理、合理施肥等習慣;第二,集中進行農業生態保護培訓,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真實事件,向人們闡述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科學的操作,人類的生活環境將會變得如何糟糕;第三,可以定期請一些專業人士進行演講,讓人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對于經常出現旱澇、洪澇的地區,需要進一步提升植被的覆蓋率,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才能減少旱澇、洪澇出現的概率。積極響應政府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號召,興建水利工程,加強對水資源的控制。另外,對于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興建的水利工程應該抵抗力更強,能夠在洪澇來臨的時候減少洪澇對人們的威脅,真正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旱澇的時候,對這些地區進行一定的水資源供應。
目前來說,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合理科學的實施方案,進行全面有效的整治。合理回收利用生活廢棄物,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首先,對于農村來說,牲畜以及人類的糞便是可以合理回收利用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修建沼氣池來減少這些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讓畜牧業的農戶無憂無慮地經營自己的事業,不用擔心會影響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另外,對于農田里的秸稈,倡議農戶不直接焚燒,降低秸稈焚燒后帶來的環境影響,同時向人們推廣秸稈的其他用處,提高秸稈的利用率;最后合理規劃垃圾分類,修建垃圾處理廠,將分類好的垃圾投入處理廠進行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的產物可以直接投入到農戶的生活和生產中,減少人們的生活開支和農業生產成本。
當前的現狀是,農村的肥料并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多數是過量投放,這直接導致了土壤結構的變化,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定期組織農戶進行肥料相關知識的專業培訓,分析不同土壤適合種植的農作物類型,農作物需要施肥的數量、施肥的頻率和澆灌的頻率。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告知農戶,如果不采取合理的種植措施,會對現有的土地造成怎樣的影響,對種植出來的農作物又會有怎樣的不利等,然后闡述合理施肥會對農作物的質量產生哪些有益影響,另外,在其他季節這塊土地可以種植什么農作物等。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將科學合理的施肥方式、施肥量教授給農戶,使其合理、適時地進行農作物的耕種,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果蔬的綠色無公害,還能夠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資源。
相關部門需要仔細研究當地的環境、氣候等自然條件,科學地建立農業生態系統,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廢棄物的回收與循環利用。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定時進行生態環境監督檢測,并對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及時進行整改,實現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由此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人們的生活水平。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必須科學合理。發展初期因為過于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導致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如今國家開始正視環境保護問題,科學合理地規劃生態環境。首先,人們要注重日常的生活垃圾分類,可回收的垃圾要循環利用,從小事做起,從個人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其次,有關部門需要加大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定期進行肥料專業知識培訓,使農戶科學合理地耕種農作物,適量施肥,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同時不破壞原有的土壤結構,可以繼續種植其他農作物;然后,要加快植被的種植效率,提高綠化率,對于風沙較多、洪澇較多、植被緊缺的地域,需要盡快進行合理有效的植被種植,加強防護,提高固沙能力,減少因為低效率種植植被帶來的災害;最后,要建立合理的農業生態系統,結合現代化科技,將廢棄物轉化為可使用的養分等,并定時對農作物進行檢測,以確保其健康生長,進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