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媚 羅興華
(1.藤縣濛江水產畜牧獸醫站 廣西梧州 543300;2.貴港市港南區農業農村局 廣西貴港 537100)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自然資源的不斷開發,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成熟,我國的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愈來愈突出,極不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而水產養殖作為我國重要的行業內容,對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一旦生態環境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就會大大影響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造成水產養殖產品質量的下滑,對于水產養殖的可持續化發展也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相關養殖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應該引起重視,積極思考水產養殖污染情況的產生原因和危害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針對性措施,以此來提高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質量。
水產養殖業出現污染的情況,其可能是由于養殖環境中的生物排泄物積累而造成的。針對這樣的污染情況,相關養殖人員應該具備普遍性的認識,將這樣的污染情況正常看待,并積極采取多元化的手段進行處理。而在魚類養殖過程中,魚類很容易將一些未消化完全的飼料和腸道內部細菌以糞便的形式排出,其中含有較多的氨元素和尿素。如果養殖人員忽視該污染的治理工作,一味地放任排泄物的積累,很容易進一步破壞養殖環境,給養殖產品的質量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于化學藥品的研究也愈來愈深入,并不斷將化學藥劑運用于魚類養殖工作之中。通過合理運用這些化學藥劑,能夠減少養殖生物的病害問題,促進養殖環境的健康和穩定。但是,一旦相關養殖人員缺乏對化學藥品的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現濫用的情況,造成養殖環境區域的污染。一般情況下,水產養殖多使用殺菌劑和殺真菌藥以及相關殺蟲藥劑。這些藥劑中含有極為復雜的化學成分,合理使用能夠達到預期的養殖效果,但是過度使用則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污染,不利于養殖環境質量的提高[1]。
水產養殖污染問題的出現,最為明顯的原因就在于飼料的投喂。當前,部分水產養殖單位缺乏對專業養殖知識的了解,一味地進行飼料投喂,力圖通過飼料投喂來提高養殖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但是,由于養殖戶的投喂方式不合理以及對投喂飼料的數量缺乏控制,很容易造成飼料的浪費,而浪費的飼料在水中會逐漸分解,提高養殖區域相關化學元素的比例。長此以往,會破壞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造成養殖區域水藻的大量繁殖,不利于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隨著我國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生態自然環境的不斷開發,養殖水域質量已經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我國現有的養殖水質標準還是以傳統的《漁業水質標準》《海水水質標準》等規范性標準為具體標準內容。其中的《漁業水質標準》還是在20世紀出臺的,同當前的政治、經濟、技術不相符,明顯缺乏時代性的特征,違反了與時俱進的發展原則。而在具體的標準內容之中,還有明顯的完善空間。首先是水質監測項目需要進一步擴充,需要充分重視當前水體富營養化的污染問題,其次還需要完善水質環境評價工作標準,進一步凸顯標準的實際性和針對性價值[2]。
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社會大眾對于環境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基于此,我國政府部門積極進行資源整治和環境保護工作,主動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以此來推進我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但是,當前的水產養殖依然存在明顯的傳統性特點,相關養殖人員缺乏環保理念和管理意識,對于養殖方式、養殖產業布局以及排水處理等工作都較為滯后,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不能夠達到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標準,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改進。
水產養殖工作涉及的相關因素較多,其養殖技術專業性較為明顯。而如果養殖戶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很容易導致養殖區域的養殖密度和藥品使用缺乏合理性、科學性,養殖戶僅僅依靠自身的養殖經驗來判斷,進一步加劇水產養殖工作的污染問題。另外,我國當前對水產養殖工作的懲罰管理制度尚未全面建成,很多養殖戶為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益,可能會做出破壞自然環境、影響社會大眾身體健康的行為,極不利于我國養殖工作綠色化、生態化的有效落實[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已經取得較大研究成果。但是,在水產生態養殖研究方面,還缺乏深度和力度。對于養殖品種的改良、養殖飼料的內容優化、養殖產品抗病疫苗的相關研究工作都較為匱乏,導致難以構建現代化生態養殖模式,也就很難有效保證養殖過程的安全性和生態性,無法凸顯出養殖技術研究的成果轉化效果。此外,我國的小規模水產養殖戶缺乏政府的支持,對于養殖技術指導和政策方向都較為模糊,難以開展養殖技術研究工作。對此,相關養殖單位和政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積極解決上述問題。
水體富營養化對于水產養殖工作極為不利,很容易造成養殖產品的大面積死亡。對此,相關養殖戶應該積極重視,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富營養化治理。首先,需要積極對水體內部的營養物質進行處理,降低水體廢棄物對養殖環境的污染程度。例如,水產養殖戶應該定期進行飼料的打撈工作,避免飼料長期存留在水體之中。其次,還應該采用人工手段降低水體質量,以此來恢復養殖區域的自然平衡。例如,養殖戶可以根據富營養化水平,靈活地向養殖區域投撒石灰等物質,從而進一步降低富營養化的程度,提升水產養殖效益[4]。
當前,很多水產養殖污染問題都是由于投喂工作不夠合理、飼料配置不夠規范而導致的。對此,首先,相關養殖戶應該主動進行飼料投喂工作的規范化,根據養殖對象、養殖區域生態環境以及養殖規模來靈活控制飼料投喂數量和次數,凸顯投喂工作的專業性與規范性。其次,還應該積極對飼料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魚類的生存環境、生存習性來調整飼料的內容,在增強養殖產品營養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減少水產養殖的污染情況,為魚類養殖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提前進行合理、專業的養殖規劃,是減少水產養殖污染情況的關鍵手段。首先,養殖戶應該充分理解養殖規劃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結合養殖產品的種類、數量進行專業性規劃工作,并對養殖效益進行一個合理的預測,以此來提升水產養殖的規范性。其次,養殖戶還應該根據養殖規劃內容進行養殖區域的設計工作,合理控制養殖池水的深度,能夠為養殖產品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此來達到預期的養殖效益。再次,相關養殖戶還應該積極進行水產養殖的監督、管理工作。一旦發現養殖區域出現異常情況或者出現污染問題,就要及時根據養殖管理規范制度進行針對性處理,突出養殖戶的靈活性,積極對養殖區域進行水質調整,進一步避免養殖水質環境的惡化[5]。
隨著我國社會的飛速轉型,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各大行業的重要發展理念。而對于水產養殖行業來說,工廠化養殖、海洋牧場等經營模式是未來水產養殖的主要發展趨勢,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這些養殖模式能夠有效吸取現代技術的優勢,凸顯出養殖工作的專業化和智能化效果,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和資源濫用的情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模式。對此,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進行宣傳工作,努力同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聯系,根據地方條件靈活推廣稻魚綜合養殖模式,進一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現代化發展。
標準體系和評估制度的完善,是推動水產養殖現代化、規范化的必然內容。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積極對地方區域的養殖環境、養殖規模以及養殖需求進行調查,并靈活根據調查數據進行評估制度、標準體系的構建。此外,還應該構建完善的水產養殖法律體系,將養殖工作納入法律的監管之下,減少違法養殖情況的出現,進一步減少養殖環境污染,有效推動水產養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6]。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有著積極影響。但是,當前我國大部分水產養殖都存在明顯的污染問題,極不利于我國水產養殖質量的提高。對此,養殖戶和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深入了解水產養殖污染情況的具體原因和危害性,從而靈活進行針對性治理措施落實,充分貫徹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