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外國語學校 黃瑩瑩
小學數學閱讀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與語文閱讀的意義是相同的,但是數學閱讀與其他學科的閱讀有本質的區別。數學閱讀的特殊性就在于抓住關鍵信息,每句話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上下文聯系性、邏輯性較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數學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不能滿足學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與發現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并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有效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料,可以說,數學教材是教學的主體,它同學生一樣共同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但是由于小學數學課本較為簡單,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課本沒有多少文字,因此,教師也忽略了學生的課本閱讀。而實際上,不光是文字,教材中的圖片、符號都包含著一定量的信息,也是閱讀的重點。有的教師不但不對學生進行指導,而且不帶課本上課,甚至學生在整堂課中都沒有翻動課本,這種無視課本的現象導致學生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不利的。
在一次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調查中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不盡如人意,學生的錯誤多是在閱讀中產生的,如沒有看懂題目或者沒有仔細審題,遺漏或誤解的現象時常發生。在對統計圖的閱讀調查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表示看不懂統計圖,所以后面的題目也無法解決。這說明了學生閱讀能力低下,對數學學習造成了障礙。
與對語文的閱讀指導相比,數學閱讀指導更有難度。教師與學生的主觀因素占有重要作用,教師不重視閱讀指導,學生不重視閱讀訓練。由于數學語言更加專業,上下文的邏輯性強,表述要準確、正確、嚴謹,數學閱讀更強調讀寫結合,閱讀、思考、寫同時進行,這種能力需要教師不斷指導,但是教師的指導在目前看來做得不足。
教材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的知識都是從課本中來,每人一本教材的意義就是讓學生方便閱讀、充分利用。教材是經過國家、省教育部門審核通過的,內容豐富、科學,具有指導作用,反映了國家教育的方針。教師要重視教材的重要性,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使之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時要做到:第一,閱讀目錄。目錄代表了學習順序,其間有嚴密的聯系,看到目錄既可以了解學習了什么,又了解將要學習什么,了解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在學習時目標更為明確。第二,熟記概念。課本反映了知識的基礎性,更多地對概念、定理、公式等進行表述,在閱讀中充分了解這些基礎知識有利于打好基礎。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所以,數學學習不能僅僅限于課堂,而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到課外生活之中。同時,教師還可以把課外的知識帶到課堂內。教師選擇有價值的課外閱讀資料,指導學生如何閱讀課外資料,學生在掌握閱讀方法之后才會有能力將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資源較為廣泛,所涉及的材料較為豐富,數學游戲、故事中的數學、趣味數學等應有盡有。再比如,數學家的故事的課外閱讀雖然對學生學習數學沒有幫助,但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也可以讓他們學習到數學家們勇于挑戰數學的精神、對數學的無限熱愛、對數學真理的不懈追求等,激發學生以他們為榜樣,為數學而努力的信念。
對文字、圖表的閱讀是將文字與圖表等信息進行整合,從而提取數學信息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對一些學生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把這些文字與圖表轉化成直觀性的材料,從而更容易地解決問題。特別是一些開放性的學具材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引導他們在閱讀時主動探索。但是,我們在運用學具的時候也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多、過細地運用學具,更不能教師代替學生運用學具,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思考問題。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運用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有利于高年級的數學學習,從而形成積極應對數學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