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東陽市吳寧第五小學 何葉飄
深化教育改革的初期階段,將核心素養作為中心發展思想,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則是核心素養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不同于其他階段,有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已經開始觸及初中數學的知識技巧,課堂上教師偶爾也會提到部分初中知識與小學知識相結合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這些內容跨度大、知識量多,學習強度高,因此無法有效吸收,遺忘快。教師應該針對這一問題改變教學思路,如在六年級教學中增加以往學習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中回憶鞏固舊知識,探索發現新知識,在實踐中找出切實辦法來幫助自身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合理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
在六年級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現實生活與課堂理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情境化教學,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解答數學,用思維去把握數學,并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其他生活實踐中去。所以,教師在模擬情境時也要善于發現學生對于情境化教學的態度,讓情境化教學真正開闊學生思維能力,使教學目的有意義,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六年級“扇形”時,教師的首要目的是要學生認識弧、圓心角、扇形,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中展示一些弧形物品、扇形物品,比如扇貝、折扇等,然后就此延伸,告訴學生:它們稱為扇形。讓學生在教室里尋找一些扇形的物體和弧形的物體,觀察兩者之間的差別,接著讓學生在練習紙上自己畫一個簡單的弧形和簡單的扇形圖案,并且根據大家畫出的弧形、扇形圖案講解扇形的定義: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兩端的兩條半徑所圍成的圖形稱為扇形。教師再指導學生打開課本閱讀相關內容,發現頂點在圓心的角稱為圓心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探索發現數學。學生通過一系列自主選擇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習主動性,還加深了對扇形的理解。
思維教育是推陳出新的新教育改革方式,教師應該采用更加積極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多樣化發展。首先,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制訂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如果學生比較喜歡互動教育,那么教師就可以增加課堂游戲和競賽來滿足學生的課堂需求。其次,教師應該增加合理的差異性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以此來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扇形”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拿著扇子,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簡單的鞏固基礎的問題:“扇子打開,扇形就怎樣了?扇子關上,扇形就怎樣了?”提問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擴展性問題:“角兩邊越什么,扇形就越大?圓心角也會跟著怎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增強學習興趣,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加強鞏固基礎知識,也帶動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擴展思維強度。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教育的總復習階段,小學全部知識的匯總加上新知識的滲透,使學生難免會因為學習時有所疏忽而產生遺忘的現象。那么教師就要在教授新知識時把舊知識拿出來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讓新舊知識有所聯系。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習體系形成清晰的思路,在腦海里構建數學學習框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教學六年級“扇形”時,教師把扇子打開到最大,讓學生回答“兩條邊中間的角是多少度”,得到“180 度”的答案后,把扇子合上一半,然后問學生“扇子的角度是多少”,學生會給出答案“180÷2=90 度”,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舊知識來問:“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這個度數呢?”學生結合之前的分數乘除法可得180×=90 度。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教師不要把知識分門別類地固化,而要在數學課堂上合理運用多種知識,幫助學生多元化、多方面發展,平穩過渡到初中學習階段。
數學思維能力的靈活性,主要突出表現在學生對數學的善于發現上。當學生思維受到阻礙時,不懂得思維變通就很容易走歪路,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改變原定的思想策略,在遇到解題困難時,學生可以及時修正思維路線,通過對題目的慢慢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靈活思維是要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多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提倡一題多解,設計開放問答,方便學生學習,也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學習思路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
思維敏捷就是思維活動速度快。學生要對問題有所思考,但是也要保證思考速度。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有技巧性地運用數學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來獲取解題思路和解題答案,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腦海里簡化運算步驟,減少推理時間。在思維敏捷訓練中教師要注意,不要拘泥于常規的教學法則,而要適當與時俱進地改革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課堂主動性,強化學生基礎技能發展,從而達到強化學生思維敏捷的目的。
總之,學生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發展思維能力。問題被學生有效解決后,學生就會對這類問題有所掌握并學以致用,但前提是,這些問題一定要是學生自己體會完成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引者,并不能成為參與者。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堂時,可以總結之前的經驗,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情況來設計相應的授課模式,通過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促使學生在問題中得到思維能力的鍛煉。啟發和引導的目的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參與感,教師替學生總結思路的工作越少越好,盡量留下問題讓學生自我思考,自己發現問題的關鍵,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