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開明中學 李欣妍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學科的魅力”。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高效學習,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游戲是一種趣味活動,大部分學生對游戲都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游戲這一活動形式,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趣味游戲活動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使數學知識趣味化,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讓學生有機會邊玩邊學,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趣味游戲情境,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有理數加法和減法”時,由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基礎,且這部分訓練往往比較枯燥,于是,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入手,讓學生邊做游戲邊進行數學計算。課堂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并提出一些數學計算問題,讓這三個小組分別派出一名學生來解答(注意學生要輪流回答,不可只讓一人回答),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10分的獎勵,回答錯誤的小組要接受扣5 分的懲罰。學生在教師說完游戲規則后都非常興奮,并迫不及待地進入游戲活動中,也在游戲中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計算思考,對“有理數加減法”的知識內容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創設游戲情境,可以成功地調動起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生是數學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動手操作的情境,將學生帶到自由、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給學生搭建好自主學習的平臺,并借助學生動手操作將數學內容形象簡單化,更好地促使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圖形的旋轉”時,為了讓學生對旋轉的性質有更好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首先,教師讓學生準備兩張完全相同的白紙,并在這兩張紙上同一位置畫出一個三角形,要求這兩個三角形完全相同,并將這兩張紙重合在一起,然后選中紙上的任意一點作為旋轉點,旋轉上面的紙張,并觀察兩個三角形的位置、形狀、大小。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開始操作,很快,學生發現這一過程就是旋轉,旋轉前后的圖形的大小、形狀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圖形的方向發生了變化。隨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找到旋轉前后的對應點,并都與旋轉點相連,找到了旋轉角。學生通過在教師的引導下操作思考,無形中對圖形的旋轉有了很好的認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操作情境,營造了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對數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教學質量。
數學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而且很多數學知識的來源就是我們的生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巧妙創設生活情境,引入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組”時,教師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某商店購進一批商品,進價是21 元,如果給這一商品的定價是a 元,那么就可以賣出(350-10a)件。但是按照物價局給出的規定,利潤不可以超過20%。如果商店計劃要獲得400 元的利潤,你認為商店該如何為這一商品定價,又該進多少件這種貨品呢?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后都感到很好奇,也都想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一問題。很快,學生想到可以利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于是,學生想到售價為a 元,購進貨品y 件,然后試著列出方程。學生學以致用,無形中深化了對于數學知識的思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巧妙地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并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總之,情境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真切地體驗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情境教學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帶領學生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