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小學教育集團 沈 佳
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注重趣味性和實效性,努力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有意義。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日常英語教學中不斷進行研究與總結,反思與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只有針對學生具體情況的課堂教學才更加有意義,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小學英語高年級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給英語教師帶來一定的借鑒和啟發。
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期,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進入課堂中,從而實現多媒體教學本身的優越性。將動畫和聲音融合到一起的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時更加專注。透過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這一情境也能緊貼學生的生活,這樣當學生在以后學習和工作中再遇到這一情景時,就能聯想到在課堂上學習時的樣子,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把所學的英語用起來、說出來。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在課堂導入時,精心設計,充分利用互聯網對于英語教學的優勢作用,讓學生能夠利用多媒體加強對英語單詞的記憶。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設計一些互動交流的多媒體組件,使學生在課堂上能進行相關問題的練習。舉例來說,在學習了關于動物的單詞之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讓學生根據圖片快速完成動物單詞的練習,比如:lion、bear、monkey、deer等,讓學生能夠輕松靈活地記憶單詞,所以多媒體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這種互動交流。在互動交流內容設計方面,教師要注意多媒體教案要設計得精妙細致,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英語課堂之中,讓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活力。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已經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智能手機、電視機、互聯網、廣告招牌和食品包裝袋等生活之處,英語隨處可見。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教師應樹立大課堂教學觀,設計精彩有趣的課后作業,而不是機械地抄寫,這樣才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使英語真正應用于生活實際。比如:讓學生設計一張屬于自己的卡片,英文寫上自己的名字、年齡、學校、地址、愛好等;讓學生收集英語名言和諺語,制作英文書簽;讓學生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種英語小報,寫看圖故事,等等。這些偏向生活化的作業學生特別感興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畫畫、設計規劃、請教家長,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樂趣和吸引力,使英語真正融入生活。
創設學習情境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對于英語而言,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身份等因素制約其說話的內容、語氣等。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創造力、活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能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習英語知識,教師要用生動的活動表現來鞏固知識教學。英語知識來自生活,又在生活中應用,英語教材中也有很多生活化的學習場景和語言,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用雙眼多觀察生活中出現的英語,不僅要將知識融入活動實踐中,讓學生愉悅地學習,還要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生活與書本知識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注意身邊事物的習慣。
教師要學會和學生用英語進行溝通。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學習和閱讀教材內容之后,可以讓學生劃分小組,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對話溝通。透過溝通,讓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交流,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問。用英語進行溝通可以使學生快速熟悉和掌握教材中的對話內容,了解重點句所使用的語境,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當學生進行對話溝通時,教師要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拓展課堂教學,設計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句型進行問答溝通,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展開如下的對話“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I often go shopping with my mom。”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設計游戲環節,游戲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并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使他們更有效地學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游戲中思維活躍,加快學習進程,使課堂教學在一種真實的氣氛中進行,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英語單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玩背誦游戲,讓小學生在游戲中集中思維,根據單詞的形式和意義快速記憶單詞。互動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師生之間的順暢交流,只有建立起多樣化的小學英語師生互動平臺,才能有力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小學英語師生交流的多元互動平臺,為師生創造了更多、更廣泛的活動交流機會,能夠及時有效地幫助教師把握和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工作計劃,更有效地提高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盡管英語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小學教學中,英語教學的地位一直排在語文和數學之后。加之學生英語語言環境的匱乏,使很多學生不能將英語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英語真正的教學目標是學有所用,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學有所用也是解決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差,英語學習熱情不高的重要途徑。所以,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學有所用的好習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緊扣學生的實際,用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借助課余時間,借助作業、課外實踐,進行教學擴展和延伸,使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獲得知識,豐富學習經驗。教師應該善于用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讓學生理解英語的功能,理解教學的深層意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制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英文海報,讓學生在課外學習和實踐中養成學有所用的好習慣。
創設英語學習環境需要多種努力,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多聽、多說。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用簡單的英語授課,簡單的單詞學生才能聽懂,若增加難度,可增加適當的肢體語言、表情語言等輔助手段,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師講的信息。除課堂外,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去廣播站朗讀一些和英語有關的作文等,讓學生在閱讀時融入新的語言環境。除此以外,還應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話,在課堂上,應以朗讀、背誦、分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在課堂教學外,教師也要讓學生創建英語學習的情境,例如簡單的戲劇表演、朗讀文章、詩文背誦等等,以聽和說兩種訓練方式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
因此,如何引導小學生學會探究和學習英語是新時期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國家教育政策的不斷推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踐行者和主要引領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要把教學工作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必須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才能自然地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識,并將其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再一次成為已有的知識,這便是教學的成功。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靈活地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和活潑,讓學生能夠愉悅地融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和學生多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讓英語課堂成為一個動態性的真實英語學習情境,讓教學不再單調乏味,讓學生在精彩有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愛上英語,熱愛英語,為小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