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強 (河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20 年春節前后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蔓延,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同時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各行各業都帶來很大影響。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于先后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先后多次對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先后多次會見或同各國政要通電話,并親自視察調研。李克強總理親臨武漢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導組親自坐鎮武漢進行指揮,全國各地積極選派專家、捐錢捐物。廣大人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做貢獻、不添亂”,帶頭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加班加點、默默奉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全國教育系統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全面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家在確保學生和教師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持續擦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底色,積極挖掘疫情防控中凸顯出來育人要素,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和公共道德教育,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立德樹人的“兩手抓”“兩不誤”。重大疫情應對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該把握好以下四個著力點: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千百年來,許多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不懈奮斗,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贊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依然是擺在黨和人民面前一場嚴峻的偉大斗爭,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戰爭的勝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抓實抓好,譜寫了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全國人民共抗疫情的壯麗凱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實際上就是一部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愛國主義教材,是一場上下齊心、團結一致的愛國主義實踐,是一堂滌蕩思想、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黨課,能夠進一步提振大學生奪取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勇氣,能夠進一步增強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情感認同。
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疫情防控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教材。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通過多種方式向大學生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宣傳黨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有力行動,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黨是領導我們取得疫情防控斗爭勝利的重要保證。要積極挖掘黨帶領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積極傳播互助友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黨旗在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磅礴力量融入大學生的愛國愛黨愛校教育。要積極宣傳各級黨和政府的主張,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服從國家大局,積極主動地傳播疫情防控正能量,力所能及地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做出表率、做好貢獻。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總是和災難的發生聯系在一起。每一次災難的發生,都會對人類進行嚴峻的考驗和磨煉。伴隨著戰勝災難、克服災難,人類社會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近年來我國累遭“流腦”“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影響,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災難,中國共產黨始終能夠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壯麗樂章。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調研、親自部署,發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斗號令。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力中央部署,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原則,確保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最大限度減少死亡病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一個患者心坎上。
學校是生命健康教育比較薄弱的地方。長期以來,校園環境相對單一,學生生命健康事件發生相對較少,許多學校在生命健康教育方面措施不夠深入,存在著生命健康教育缺失或者缺位的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初期,全國每天都有死亡人數,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面臨著極大的威脅。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元素,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對死亡的認識、探討關于死亡的看法和觀點,消除對死亡的恐懼、焦慮心理,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貴,不斷增強忍受挫折的能力,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要通過白衣天使的大愛精神、人民解放軍的犧牲精神、廣大志愿者的奉獻精神,使廣大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頑強、感悟到生命的價值,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主動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要通過專題講座、知識等多種形式,使廣大學生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及其防護知識,加強自我保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將這場突發災難轉化為促進民族振興的寶貴精神資源。
科學是人類擺脫盲目和愚昧的有效武器。五四運動100年以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真理、追求進步,歷經科學救國、科技興國和科技強國的不斷探索,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我們既面臨著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有違科學精神現象的嚴峻挑戰。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依靠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偉大號召。要求大家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鉆研科學,借助科學的力量來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各衛生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人才和資源優勢,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盡快查明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及傳播途徑,盡快拿出科學易行的確診方式。各地、各方面的專家要加大科技攻關的力度,最大限度調動疫苗和藥品研發的積極性,抓緊研發疫苗和有效藥物等病毒克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要積極總結疫情暴發以來關于疫情防治的經驗教訓,對疫情傳播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有效研判,對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積極研究,為更有針對性地防控疫情提供專業支撐。目前,伴隨著各項防控措施的實施與落實,各地治愈率明顯增多,感染率和死亡率不斷減少,科學防治的成效已經凸顯。
學校是研究科學、傳播科學的重要場所。面對疫情的爆發,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科學精神教育元素,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尊崇科學、相信科學,自覺樹立知識的權威、理性的權威和科學的權威,增強刻苦學習、科技報國的信心和決心。要認真上好開學第一課,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有關知識進行普及,對黨和國家科學防控所采取的有關措施進行宣傳,讓大家明白“科學是戰勝疫情的決定性力量”,從而做到不盲從、不附和、專心致志、實事求是。要引導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勤洗手、勤理發、勤換洗衣服,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吃不衛生的食品,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膳食的營養平衡,不斷增強身體抵抗能力。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家培育理性健康的心態,不信謠、不傳謠,紓解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不斷增強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疫情防控呼喚社會公德意識。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是社會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人的健康既是自己的、更是社會的。因此,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更是一個人社會公共道德的具體體現。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央三令五申進行安排部署,全國各地出臺聯防聯控系列要求,廣大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很多農民工日夜奮戰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民解放軍、基層干部和志愿者。他們“舍小家、顧大家”,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情懷。作為社會普通一員,我們必須嚴格貫徹黨和政府聯防聯控的要求,自覺遵守專家建議,減少聚集、出門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加強身體鍛煉,堅決“不給政府添亂”。只有每個人都安全了,全國14 億人民才會高枕無憂。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是檢驗學校公共道德成色的一面鏡子。可以通過疫情防控期間每個人的表現,從而清楚地反映出人性的種種存在或者世間冷暖。尤其是在這場嚴重的社會危機面前,那些缺乏教養、缺失誠信、缺少管束,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都會躍然于上。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公共道德教育元素,深入開展和諧、大愛等為核心的道德教育。要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把千百年來扶危濟困、文明秩序、團結互助、同舟共濟的優秀傳統融入日常教育中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時代新風。要把疫情防控中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的事跡作為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大力宣傳醫務工作者、基層干部、廣大志愿者的先進事跡,樹立起人間大愛、眾志成城的崇高精神,讓大學生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要結合實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環境的綜合治理,阻斷疫情傳播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