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山東威海市經區明珠小學)
我校2016 年建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務工子女占60.6% 。在“我有一夢”的未來職業調查中,有46% 的學生沒有理想追求,學習動力不足。基于校情、時代需求,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學校把“夢想教育”定位為特色辦學理念,培養有志向、會規劃、善學習、勇實踐、敢擔當的追夢人。以下緊緊圍繞學校的培養目標從四個方面談談“夢想教育”特色內涵建設。
“千校一面”不可行,每一所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旨在啟迪學生的夢想,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學校精心打造的“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夢亭”“我的夢”景觀引領師生明白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也是我的夢。
寓意深遠的“校訓石”“校風墻”“學風廊”;各具特色的“本真書廊”“本真藝苑”“創客軒”“追夢廳”引領孩子們在求真向善尚美至樂的氛圍中聞著書香、伴著藝術、攜手創造,走向夢想的舞臺。
一班一世界,今天的班級決定了明天的世界。學校倡導班主任、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設計班級文化圖騰。班徽、班歌、班風、評價臺、展示欄等班級文化都是孩子們共同參與設計制作。所以,我校每一間教室、每一天都有夢想正在發生。
一個儀式結束一段舊夢開啟一段新夢。入學第一天,我校的一年級新生會收到一張從“明珠小學站”駛向“璀璨未來站”的入學門票,寫下成為小學生的第一個夢想,從此踏上人生的追夢列車。接著,每日開啟禮、一周開啟禮、入隊禮、成長禮、畢業禮,孩子們帶著一個個小目標去感悟生命的精彩,帶著新的理想與責任走向一個個新起點。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他們的職業生涯容易“被規劃”,職業能力容易“被遺忘”,職業精神容易“被成長”,導致對自己人生規劃的邊緣化。
夢想教育即生涯教育。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職業體驗,嘗試規劃自己的人生,我們做了如下研究。
1.拓展國家課程形成學科特色項目,引領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去學習。如語文學科,以推進整本書閱讀為學科拓展項目,在閱讀的基礎進行閱讀考級、現場作文大賽等活動爭做小作家;數學學科以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科拓展項目,開展項目化學習研究,引領學生爭當小數學家;英語學科以英語趣配音為學科拓展項目,會交際會講好身邊的故事,當小外交官;科學學科開展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項目化學習為學科拓展項目,爭當小科學家。
雖然并不是每個孩子長大都能成為作家、數學家、科學家……但通過學科拓展項目的引領,孩子們知道我們的學習是和這些高大上的職業密切相關的,向著目標努力我們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他們。
2.拓展國家程構建夢想加工廠,引領學生帶著職業角色為夢想去努力。夢想加工廠包括文學藝術、體育健康、傳統技藝和科技創新四大類選修社團課程,我們還稱之微夢課程。如體育健康類,以排球作為主要項目充分挖掘排球四大內涵“球趣球技球品球魂”,確立了以排球運動為“龍頭”的健體工程,開發了“魅力排球”校本教材,讓排球教學進課堂;編排了“魅力排球”健身操、“魅力排球寶貝”啦啦操讓大課間靈動起來;創建了“魅力排球社團”,培養排球小健將。
再如,藝術修養類課程共包括小天鵝舞蹈、夢之聲合唱等16 門課程。人的一生不止一個夢想,我們通過夢想加工廠給學生提供條件去追逐自己成長路上那些好多個心動的小夢想,孩子們在一個個小夢想的追逐中理解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和志趣的意義,通過自己將外化的感官興趣,變成內化穩定的志趣,向著未來藝術家的目標努力。
夢想加工廠讓孩子們的夢想照進現實,也讓夢想引領未來。
為了讓學生在對自我認知(知己)和職業認知(知彼)的體驗中了解各種各樣的職業,規劃自己的成長歷程。我們開發了“我是追夢人”職業體驗課程。
此校本課程共五冊,每一冊分為五個單元,主題為“自我認識”“職業認知”“職業互動”“職業體驗”“職業拓展”,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年級呈螺旋上升的遞增學習狀態,如職業互動主題,一至五年級分別為“我的家庭小崗位”“我的班級小崗位”“我的校園小崗位”“我的基地小崗位”“我的社區小崗位”。職業體驗單元每個年級體驗不同的職業,有體驗類的,如教師、廚師、茶藝師,有手工創造類的,如服裝設計師、建筑設計師等。
我們希望“我是追夢人”職業體驗課程的開設,能引領學生在職業體驗中不斷更新對自己的認識,開拓無限可能的力量,讓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接軌,讓現實與未來接軌。
在開齊開全三級課程的基礎上,我們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地方課程為補充,校本課程為特色,建構了六大課程群。分別為理想信念課程群、人文底蘊課程群、創新思維課程群、藝術修養課程群、實踐創新課程群、健康生活課程群,旨在為健全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提供肥沃的土壤。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助孩子們成人、成才。
“有夢想”落實在課堂,是指課堂上學習者要帶著精準的目標去學習,知道我要到哪里去,引領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去學習。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特色是基于目標的任務挑戰課堂。
課堂以教學目標為核心,以大任務的解決為主線,提倡的學習方式是項目式學習。激勵學生為實現學習目標而挑戰任務、完成任務,為追逐夢想積累關鍵能力。
1.關注四個強化。一是強化目標的可評可測性;二是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強化師生思維的互動性;四是強化教學評的一致性。
2.落實三個環節。環節一,以大情景大任務開啟學程,以終為始,明確學習的目標,帶著問題挑戰任務;環節二,讀作展評,在互動、交流、對話中去提升認知,完善任務的解決;環節三,反思總結,拓展應用。
3.提升四種能力。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提升成果展示的能力,提升成果應用的能力。
如何讓積累的知識、習得的能力催生夢想花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開展無疑是夢想花開最好的舞臺。因為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引領孩子們走出學校小課堂,走向更廣闊的時空。在活動的有效性設計上應注意幾下幾點:
學生實踐活動應注重科學性,缺乏系統規劃和整體設計的活動大多是無效的。所以在活的設計上應進行課程化改造,即活動方案的設計上應包括活動主題、組織結構、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教育評價等課程要素。活動內容應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組織者要把課程化的活動方案分享給學生,這樣,學生在活動之前便會提前規劃自己在本次活動中要做的準備和達到的目標。
如我校舉的“各行各業我知道”研學活動,每一次活動前孩子們都會根據學校總的活動方案,制訂自己的研學活動計劃,活動后有反思有體會有成果匯報。孩子們在課程化的研學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體驗各行各業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為未來擇業留下初體驗。
學生活動不能只圖熱鬧,為活動而活動,而是把課堂習得運用到課外。
如我校舉行的六大學科素養節活動(文學素養節、數學素養節、英語素養節、藝術素養節、科技素養節、體育素養節),孩子們在活動中進一步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在各種學科競賽中去追逐他們的文學夢、藝術夢……
再如,學校組織的“老集義賣節”,從準備義賣物品(大多是自己在夢想加工廠中的創作)、設計義賣海報、現場介紹推銷,孩子們在買與賣中學習與收獲,課堂上學到的十八般武藝延展到了課外。
“追夢大舞臺,有夢你就來”,這是我校的實踐活動口號,其目的是讓有夢的人站在舞臺的中央,閃耀光芒,實現其階段性的夢想,引領他們走上更大的人生舞臺。
“夢想教育”不是鏡中花水中月,而是通過文化理念建設、課程建設、課堂建設、活動建設等特色內涵建設引領每個追夢人心中有夢,眼里有光,不斷增強自信,不斷發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