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成學校 陳 曦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角度,評價需要先明確目標,并且有一定的標準、量規,才能評判學生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表現及現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從而明確改進方向。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教、學、評”一致性是常規教學科學化的體現:有效設置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科學設計課堂評價。
在《冪函數》一課中,通過前測發現,學生對于函數的概念和基本性質掌握良好,但對抽象的函數符號理解不達標,研究函數性質的能力不佳,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繼續培養。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①了解冪函數的概念和五個具體冪函數的圖像和性質。②經歷觀察分析、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的過程,體會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③體會數形結合在數學發現中的作用,培養理性思維,養成總結的習慣。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支點,評價是驅動課堂教學的原動力,因此,我們采用分解具體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邊學邊評,驅動教與學指向目標的達成而不斷往復前進,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設計《變量間的相關關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由散點圖能夠歸納概括、體會到如何對具有相關關系的兩個變量進行統計分析,教師利用word軟件中最基本的作圖功能畫出不同類型和形態的散點圖,學生在觀察中去探究、發現,當點的分布從整體上看大致在一條直線附近時,那么這兩個變量就具有線性相關關系。
(1)問題引入、優化思路
在《冪函數》一課中,本階段要完成的主要目標是:梳理和優化研究函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顧研究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過程,利用函數解析式觀察函數性質,對比不同學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優化函數性質的研究。
(2)分工合作、探索新知
在《冪函數》一課中,本階段要完成的主要目標是:發現并完善五個具體冪函數的性質,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對本部分內容的處理,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完善五個具體冪函數的性質,完成冪函數性質的表格。
(3)深入探究、驗證猜想
在《冪函數》一課中,本階段要完成的主要目標是:由五個具體冪函數的共性和特性,提出一般冪函數性質的猜想并加以驗證,結合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對本部分內容的處理,分三個層次經歷探究冪函數性質的全過程。
在《用樣本頻率的分布估計總體分布》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經歷畫頻率分布直方圖的全過程,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在設計探究活動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小組合作,讓各組自行討論,經歷從求極差、決定組距與組數、將數據分組、列頻率分布表、繪制頻率分布直方圖的全過程。
(4)歸納總結、升華認知
本階段要完成的主要目標是: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總結的習慣,提升數學學習自信,從知識和方法兩個角度對本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分層次布置作業。
除了課堂提問、回答等傳統形式評價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還可以設計課堂評價量表,關注教師教學和效果的評價,為后續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除了學生的自評,還關注具體參與內容的形式,如發言、傾聽、質疑、補充等,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和合作意識,達到“以評促教、以評助學”的目的。這里以兩組學校的同課異構為例,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以上述《冪函數》一課為例,選擇兩個學校的同一年級的班級作為觀察對象,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共同探究一個主題的講解,并在最后進行了學業水平測試。我們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成績統計,D高中的均值為73.56,標準差為9.17;Y高中的均值為67.88,標準差為13.67。由此可見,采用本理念設計教學并實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在實踐中,我們也收獲了很多,要想做到“教、學、評”一致性,首先要關注“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中心確定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