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同安中學校 湯小青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的橋梁。而初中生由于知識和能力的局限,提出建模思想時往往有畏難情緒。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教學內容,加深對數學建模思想的印象,使能力得到提升,高效學習,最終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
成都市初中數學教學目前使用北師大版教材,教材內容看似簡單易學,實則蘊含豐富。其一,圖文并茂、情境豐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二,課文中創設“做一做”“議一議”“想一想”等系列活動,為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空間想象、邏輯思維提供了形形色色的求知平臺;其三,教材中蘊含了許多可供挖掘的數學解題技能和思想方法。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2019版中明確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課標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
我查閱百度學術,結合自己的理解將建模思想闡述為:數學建模就是在分析研究實際問題時,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作表述來建立數學模型,再運用這個數學模型求解同類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由于小學教材中沒有系統的幾何知識體系,只是零散地分布著一些幾何知識點,比較抽象,多數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更無法靈活運用,特別是多個條件結合圖形變換,成了幾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在教學中引進建模思想,會改善原來細碎、單一的幾何知識點教學模式。如在關于四邊形的學習中,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分別在八年級下冊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判定的學習,九年級上冊又安排了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判定的學習。碎片化的單元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知識之間缺乏必然聯系的感覺,思維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利于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我區數學教師普遍認為,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應該體現四邊形概念、特征、應用的教學過程,可以在教材內容之前先感受四邊形單元整體模型,也可以在教材之中或之后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單元式整體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構建如下圖類型的四邊形演變圖:
這種幾何知識的系統單元建模學習,讓零散的知識碎片匯聚。幾何中運用這種全景式建模學習,利于學生在復雜的圖形背景中找到問題的實質;利于學生建立從局部到整體的分析能力;利于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和邏輯思維能力;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靈活性。
知識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生活,最終再服務于生活,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數學實例進行研究,更能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探究力。
建模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猜想結論、驗證結論、運用結論的過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方法、類比、轉化思維等學習方式,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必經之路。如因式分解的方法總結、相似三角形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學習,這些學習過程必然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由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聯系已學或即將學的知識,打開學生的全局思維,建立全面的局部到整體整合思維模式。
在教材的學習中,不斷強化數學建模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解題思路習慣,增強其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