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紅霞
近年來,各地幼兒園辦學規模都在擴大,但由于事業編制數量的限制,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為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少幼兒園聘任了大批非在編教師。本文以某縣幼兒園為例,研究非在編教師現狀,分析問題,提出對策。
某縣幼兒園現有非在編教師45 人,占幼兒園教職工總數的75%。年齡結構以中青年為主,其中,35歲及以下的12 人,36~45 歲的17 人,46~55 歲的16 人。學歷方面,本科10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22%;大專16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35%;中專及以下19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43%。職稱方面,中級職稱4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8%;初級和無職稱人員41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92%。
幼兒園各類崗位中均有非在編教師。其中,中層干部2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4%;教師崗位共有非在編人員25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56%;保育員13 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29%;后勤人員5人,占非在編教師總人數的11%。
研究發現,某縣幼兒園編外教師與在編教師年收入相差較大,編外教師每年到手工資2.5 萬元左右,工作5 年內在編教師每年工資都在6 萬元左右。在編教師享受“五險一金”,但是非在編教師僅有“五險”,而且是按最低標準。大部分編外教師對收入不滿意,這也是非在編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幼兒園不斷爆出負面新聞,這些從側面反映出幼兒園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專業素質不高等問題。在幼兒園教師中,已經獲得事業編制的教師大部分不在教學一線。非在編教師數量不斷增長,有些教師學的是其他專業,有些教師還未取得教師資格證。
很多幼兒園沒有相應的發展制度,特別是私立幼兒園,他們更注重盈利,對教職工的成長并不重視。我們調研的某縣幼兒園雖然制定了各項制度,但是貫徹執行不到位。由于非在編教師工作的不穩定性,工作流動性較大,很多園長會優先考慮編內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提拔任用。
幼兒園的園所氛圍也影響著非在編教師的發展,大部分非在編教師認為幼兒園并不重視他們。非在編教師幾乎不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決策。一方面是非在編教師自身水平不足,平時幼兒園教科研活動開展較少,教師專業水平發展不夠。另一方面是非在編教師對幼兒園認同感不高,缺乏責任意識。
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對幼兒園在編教職工一般設管理崗、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三種崗位,每種崗位都有明確的職級晉升通道,職業發展比較順暢。但是對非在編教師均實行聘用制度,沒有明顯的向上發展通道。這就讓非在編教師普遍感到前途迷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編外教師的生存及專業發展的困境,加大財政投入,保障編內外教師同工同酬。幼兒園應關心和幫助非在編教師,消除身份帶來的隔閡,在各方面一視同仁。
要建立健全幼兒園各項管理制度,全園執行編內外教職工無差異的考評制度,使編外教職工在公平的環境下有尊嚴地工作。
通過調研發現,非在編教師的自我發展動力不足,多數非在編教師專業發展機會少。因此,必須從強化學習入手,提升非在編教師的自我發展動力。
非在編教師問題不是一個單位、一個人就能解決的,應該強化頂層設計,從非在編教師合理的需求入手,滿足非在編教師成長、發展的需求,這樣才能使非在編教師從思想上、行動上真正融入幼兒園,推動幼兒園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