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 陳 麗
數學導學案對課堂學習起到了積極作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正確思維和數學核心素養。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導學案設計出發,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提升小學數學授課質量。
在導學教學中,問題設置必不可少。教師要合理設置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模式。日常授課過程中,應用導學案能夠讓學生提前預習數學知識,以問題來承擔學習任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合理設置數學問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營造良好的課堂競爭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高質量地完成授課活動。
例如,在講解“小數乘整數”這一知識點前,設計了如下導學案:(1)8 元+12 角=_角,6.3 元=_角。(2)一個風箏3.5 元,買3 個風箏需要多少錢?買3 個風箏要花3 個3.5 元,列式為( )+( )+( )=( )元。買3 個風箏需要花3 個3 元和3 個5 角,列式為( )元+( )角=( )元。買6 個風箏需要多少錢?(3)列豎式計算試題:0.67×8=_,3.4×15=_。(4)蘋果每千克2.35元,小明買了3 千克蘋果,需要多少錢?上述四道試題層層遞進,針對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效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
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產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活躍數學課堂氛圍。教師在導學案中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數學課堂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以“億以內數的認識”為例,學生要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來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從中體會到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課堂開始時,筆者設計了問題情境:“同學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見的數呢?”學生回答教室中有多少學生、家里的每個月收入大約是多少等等。緊接著,教師引領學生觀看導學案中的數字“25000”,說道:“同學們,上面是一個存折中顯示的存款,大家說一下,里面有多少存款?這個數是幾位數?各個數位分別叫什么?”學生紛紛對問題展開討論研究,結合以往所學知識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說道:“生活中經常要用到比萬大的數,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借助于問題情境,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對知識形成初步認識和了解,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借助導學案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問題導學中要重視試題分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把知識學習轉變為知識探究,使每個人都能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收獲和發展。
例如,在講解“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知識點時,學生要理解現實情境中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夠運用字母來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隱藏在其中的變化規律。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學生先回憶了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以及長方形、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等內容,并嘗試說出如何用字母表示公式。面對導學案中的試題:(1)長方形長為a米,寬為3 米,那么面積為_平方米,周長為_米。(2)小明每小時走v米,3 個小時走了_千米,40 分鐘走了_千米。(3)一個兩位數,十位數字是a,個位數字是b,這個兩位數表示為( )。結合導學案內容,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展開課堂自主學習活動,完成屬于自身層次的練習題,從而收獲知識,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綜合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導學案要從合理設置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和開展問題導學三個方面展開授課活動,注重問題背后數學本質的挖掘,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發揮好學案的導學作用,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使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