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三星小學 徐琳琳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注重有效地開發利用這一學習手段,在課堂學習中,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以驅動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對數學知識形成更深刻、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一些任務扮演著“導火索”的角色,它是一些知識與技能的載體,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新知,更好地鍛煉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設置一些數學任務,激起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可以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對知識有更深入的體驗和認識,進一步鍛煉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探究思考,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布置任務:有一塊邊長為6 分米的正方形手帕,如果將它的四周全部縫上花邊,那么需要購買多長的花邊呢?學生在接收到這一問題任務后,都很主動地深入思考。有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想到利用自己手中的紙張制作了一個正方形,將其當作手帕。這時,學生意識到手帕花邊的長度恰好就是求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只需要求出四條邊長度的和即可。于是,學生開始分析正方形的周長,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出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相等,這樣它的周長是6×4=24(分米),也就是需要24 分米長的花邊。學生通過解決這一問題,對正方形周長的求法有了一定的認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樣不僅很好地驅動學生深入探究,還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
數學課堂學習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更加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適當的數學任務能夠驅動學生進一步參與,教師要適當地布置一些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體驗探究。教師可以將一些數學知識以任務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為學生創造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發現、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課堂中為學生布置了一些學習任務:現在有多種形狀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有著怎樣的規律?學生開始探究這些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先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發現它的內角和為180 度,然后又分別探究了鈍角三角形以及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不同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度,此時學生心中有了一定的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為180 度。
數學課堂中,教師聯系具體學習內容,將一些數學知識以任務的形式拋給學生,催動學生積極探究,進一步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課堂學習中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內容。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布置一些實踐任務,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思考,進一步開發學生學習思維潛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讓學生在第一排課桌上放置了一些物品,并將這些物品標上相應的價格,之后讓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一起完成買賣交易的活動。學生在教師布置完任務后,都非常興奮地參與其中。這時,有一顧客說自己想要一個書包和一個筆記本,標價分別為25 元、8 元,經過思考想到自己共花費“25+8=33(元)”,最后他遞給了售貨員100 元,扮演售貨員的學生也計算出“100-33=67(元)”,要找給顧客67 元。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很好地鍛煉了自己的計算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聯系實際為學生布置了實踐任務,不僅讓學生對數學計算有了很好的鞏固,還促使學生學以致用,促進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總之,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它很好地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推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