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弘文小學 蓋新葉
在文本閱讀中,教師借助文本內容展開口語交際訓練設計,讓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具有極為廣泛的培養價值。在具體設計時,教師要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鍛煉的契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小學語文教材選入內容大多屬于經典之作,具有豐富的文學鑒賞價值,教師針對文本內容設計討論話題,引導學生互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題目往往集中呈現內容信息,如集中體現主旨、文本線索、主要觀點,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生發討論話題,教師有意識地圍繞題目展開口語交際活動,將學生帶入交流互動之中,并在自然討論解析中交流、碰撞、創新,建立共識等,這一過程也是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
如教三年級語文上冊《花的學校》一課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投放了話題:“花的學校”是說學校到處有鮮花嗎?還是說“花”成立了自己的學校呢?這所學校有什么特色呢?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容,尋找答案,得出“這應該是一所花的學校,孩童講述出來的學校,由鮮花組成的學校,最有個性的學校”的結論。這些“鮮花”是指學生。學生展開個性討論:“花的學校是最美的,在這樣的學校上學應該是最幸福的,可以在天地廣闊空間自由活動。”“花的世界充滿活力,到處都有生命的成長,人們常說孩子像鮮花,我要說,這些花像孩子,其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交流,課堂學習氣氛比較輕松,口語交流活動順利打開。
教師圍繞“花的學校”這個題目展開話題設計,為學生帶來了心靈觸動。學生從個性角度展開思考,發表了個性意見,將口語交際活動推向高潮。學生對文本內容有個性閱讀感知,教師鼓勵學生做創新發言,能夠成就更多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學科認知成長有更多助力支持。
語言鑒賞是閱讀的核心任務,在閱讀鑒賞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典詞佳句的分析,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討論中讓學生在多重交流中培養語感。語言鑒賞不需要有太多專業知識的支持,教師在互動和引導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維特點,以成功激發學生的表達思維,生成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語言鑒賞進行口語訓練是比較常見的。師生可以隨時互動交流,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展開生生互動。鑒賞本身就是個性化的,語言鑒賞活動就是讓學生盡情展示自我,進而形成豐富的口語訓練契機。《秋天的雨》是一篇寫景的小品文,作者從幾個角度對秋天的雨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給讀者帶來多種感官觸動。文本中有很多經典的描寫片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同桌兩個人互動交流,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進入交流互動環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作者開頭第一句就寫得特別有味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為整篇課文奠定了基礎。秋雨帶來了清涼,也帶來了豐收景象,秋天的水果、花朵、動物都有特別的表現,這都是秋雨這把金鑰匙帶來的……”“我喜歡這樣一句:‘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菊花是秋天特有的鮮花,秋雨來了,打在菊花上,這些花朵自然會頻頻點頭。這是多么形象的擬人用法,給讀者帶來靈動感……”教師深入學生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給學生提供更多提醒,引導學生展開深度交流,口語交流活動走向深入。
閱讀本身就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觀點,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學生通過對話交流逐漸進入深入學習的狀態。口語訓練滲透到課堂互動環節,雖然教師沒有明示訓練目標要求,卻可以收獲更多訓練成果。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需要一個漸進過程,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交互機會,對提升學生口語交際水平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對相關人物和情節進行思考和探究,就需要進行想象和聯想,特別是一些帶有童話、寓言屬性的文本內容,更容易激活學生想象思維,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話題設計,勢必能夠調動學生主動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講述想象的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想象聯想討論、要求學生做想象主題演講、讓學生即興口語作文等,都能夠帶來口語交際訓練的動機,教師要做好匹配性設計,以提升學生口語訓練品質。
如教《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梳理童話基本情節,然后為學生投放了一些關聯性思考問題:小鳥非常信守承諾,通過一番努力,終于找到了變成燈火的去年的樹,并對其唱了一首歌,然后就飛走了。發揮你的想象,這只小鳥會唱什么樣的歌曲呢?其歌詞大意是什么呢?學生接受問題后,快速給予回應,紛紛展開了聯想,各種各樣的想象意見不斷涌現:“這只小鳥費盡周折找到了去年的樹,自然要表達一些相思之苦,并對已經變成燈火的樹表達更多惋惜之情。……”“我認為小鳥會表達一些抱怨,抱怨那些砍樹的人,本來樹生長得好好的,卻被這些人砍伐了。這是多么殘酷的做法,讓樹失去了生機。……”教師也加入學生的想象展示活動之中:“小鳥是信守承諾的,它對燈火唱歌,要表達的內容肯定會更多,但我認為,小鳥對保護環境有更多期待。……”課堂交流頻繁,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得的學習認知會更為豐富。
童話本身就帶有想象的意味,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思想現實展開對應設計,學生能夠快速行動起來,足以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到位的,抓住了學生的普遍關注,自然引發學生的討論話題。學生的想象內容帶有個性特征,這樣才有訓練價值。學生講述想象內容,其口語表達完全是無意識的,其訓練效果卻是顯性的,這便是口語訓練教學的特點。
閱讀文本經典片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訓練,如果將仿寫變成仿說,其訓練效率會大大提升,對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也有重要幫助。文本閱讀中還有復述課文的訓練,這也是比較典型的口語訓練形式。教師要為學生傳授更多復述課文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順利進入口語表達環節,并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建立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無處不在,教師需要做好整合和優化處理,及時為學生傳授一些操作方法,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教師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子展開仿說活動,這是比較新穎的設計。學生習慣進行仿寫訓練,一旦變成仿說展示,對學生會形成更多心靈觸動,對歷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重要的現實幫助。在教《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找出一些經典的句子。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容,一些經典的句子不斷被找出。如:“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教師要求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并展開仿說活動:這些句子都是比較精彩的,如果讓你模仿說一句話,你會如何設計呢?學生聽說要進行仿說訓練,頓時興奮起來,紛紛展開對應嘗試。教師深入課堂之中,傾聽學生的仿說,并隨時給予糾偏指導。經過一番仿說準備,學生都能夠順利找到設計起點。課堂展示開始,學生進入仿說環節。“清晨,池塘里的荷花綻開了,水面上是粉紅色的;中午時分,在太陽直射下,荷花開始收攏,水面則變成綠色的……”“多么可愛的蝴蝶,多么有趣的花朵!”教師對學生仿說展示情況進行評價,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注意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鼓勵為主,多發現學生的優點,挖掘學生的亮點,切忌“一刀切”,不能以一個標準來評價所有學生。
仿說是標準的學說話,其訓練價值很高。文本中的句子一般都比較經典,無疑是語言的精華,教師結合文本內容進行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口語訓練的契機,如制造一些語境背景等,對學生形成更多思維沖擊,對全面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重要促進作用。
總之,教師將口語交際訓練融入文本閱讀的教學中,通過圍繞課題收起話題、借助鑒賞啟動對話,根據想象展開交流、仿照句式練習表達等多角度、多途徑地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訓練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口語交際的契機,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口語交際訓練體驗,進而在豐富多彩的閱讀過程中,最終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