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北校區 楊冬艷
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教學方式,它要求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通過體驗獲取數學知識。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體驗平臺,更要關注學生的體驗過程,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得到發展,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構建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讓數學課堂在體驗中走向精彩。
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熟悉的生活場景,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一課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超市購物活動,讓學生模擬售貨員和顧客,鉛筆標價為1.5元,書包標價為39.99元,籃球標價為59.8元……一位顧客在購買鉛筆時付了1元和5個一角;還有一位顧客在購買鉛筆時付款2元,售貨員找回5角。教師提出:如果全部用角來付款,需要付款多少角?學生說:1元=10角,所以需要付款15角。那么如果用分來付呢?學生一時找不到答案。在接下來書包的付款中,學生根據書包的價格付出3個10元、9個1元、9個一角和9個一分,這些人民幣組合在一起,正好是39.99元;還有顧客直接付40元,售貨員找回1分。在購買書包的過程中,學生了解到1角=10分。學生在教師布置的情境中購買了許多自己喜歡的物品,在付款的過程中,學生了解到元、角、分之間的關系為1元=10角=100分。
上述案例,教師通過給學生創設購物情境,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討論,找到了元、角、分之間的聯系,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師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游戲活動,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玩中悟出知識,在不知不覺中體驗知識,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100以內加減法》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讓每位學生從撲克牌中抽出一張作為自己的幸運數字,數字為1~5的站成一排,數字為6~9的站成一排,數字1~5的兩個人任意組成一個數字,和數字6~9兩個人組成的數字相加減,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第一輪游戲開始了,1和5組成15,與6和7組成的67相加,學生列出算式15+67=82。接著,23+76=99,14+68=82……學生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有學生組成了51和68這兩個數字,學生算不出答案,教師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才可以算出結果,有學生指出,可以調換順序,將51變為15再計算。第二輪游戲,教師讓學生計算減法,學生發現減法要求被減數要大于減數,于是列出算式為:86-35=51,這幾個數字也可以調換順序為68-53=15。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找到了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規律。
上述案例,教師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讓單調的計算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交流體會學習感受,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擺出一個四邊形,提問: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什么形狀?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正方形”。如果用6根或8根呢?學生認為是長方形。教師讓學生認真思考并交流,看有沒有其他的圖形。學生拼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教師讓學生在眾多圖形中找到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嗎?學生自發探究這些知識,對平行四邊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交流和探究,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讓數學課堂在探究中更加精彩!
總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體驗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和諧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