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面對習作,學生易于產生畏難情緒。為此,筆者通過微課進行習作教學,充分發揮微課短小精悍、重點突出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新的媒體傳播工具進行學習,讓習作由“好難”走向“好玩”。筆者將微課習作教學分為三個階段:預微課學習—現微課學習—后微課學習。
“預微課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的設計目標明確、形式豐富。
一是問卷法。筆者教學四上習作1《推薦一個好地方》時,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份問卷:
(1)我準備推薦的好地方是__________。
(2)我準備介紹這個地方的__________。(可多選)
A.景色 B.可舉行的活動
C.美食 D.人們的生活
(3)我準備重點介紹____________,簡單介紹________。
A.景色 B.可舉行的活動
C.美食 D.人們的生活
(4)在介紹美景時我準備按照__________順序,重點說______________這幾種景物。
(5)在介紹________________時,我準備說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問卷時,筆者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填寫得完整而清楚,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認真思考選材、寫法等方面的問題,在習作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是調查法。在教學三上習作1《猜猜他是誰》時,筆者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釘釘”App開展了一次學習情況調查:
你覺得本篇習作比較容易寫的是人物的________
,比較難寫的是人物的________,我希望得到________的指導。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學生普遍認為人物的愛好比較容易寫,外貌和性格比較難寫。問題主要集中在寫外貌時不知道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性格時不知道怎樣把人物的性格特點寫具體。這樣的調查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是試寫片段法。在教學四上習作3《寫觀察日記》時,筆者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寫一段觀察所得。學生結合自己種的黃豆、綠豆、芝麻等寫觀察所得。筆者及時批改、分析學生的習作片段,發現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怎樣把觀察到的細節寫具體。于是,筆者有的放矢,把“細節描寫”作為這節習作課的教學重點。
預微課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習作不僅是寫,還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在問卷中選擇,在留言板上分享自己的想法……這讓學生感到習作不再那么難,而變得好玩起來。
“現微課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預微課學習的情況,抓重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如教學三上習作1《猜猜他是誰》時,筆者重點抓住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點進行具體指導。
一是用“找不同”的方法突出外貌特點。如:
(1)身材(高、矮、胖、瘦)……
(2)容貌(面容長相,如五官等)……
(3)衣著(穿著打扮)……
(4)表情(喜、怒、哀、樂)……
在引導學生描寫人物外貌時,筆者通過微課,引導學生逐步習得寫好人物外貌的方法,然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適當訓練,重點寫出人物的與眾不同之處。如寫人物的身高時,筆者及時找出兩位身高懸殊較大的學生,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方法進行介紹。學生有的用列數據的方法,有的用作比較的方法,有的用舉例子的方法進行描述,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身高特點。
二是用“作比較”的方法確定性格特點。每個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面性,如美人魚愛麗兒公主就具有以下性格特點:自信、好奇、勇敢、叛逆、喜歡冒險、勇于追求幸福。習作時,學生如果把這么多性格特點都寫下來,文章就太冗長了,也很難區分出重點。此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抓住人物身上最突出的一兩個特點,并通過舉例子的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具體,寫生動。如此,學生的習作便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后微課學習”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學習修改習作的方法,并嘗試修改習作;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課后反復學習。
如教學四下習作6《我學會了________》后,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寫作文時,往往存在所寫內容不具體的問題,敘事干巴巴,內容空洞。如一名學生寫自己學騎自行車的片段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和媽媽推著自行車來到體育場。媽媽先給我講了騎車的要領,并示范給我看。我開始很害怕,差點撞到一棵大樹。媽媽鼓勵我繼續努力。終于,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很明顯,這段話寫得太籠統,而且沒有抓住重點。在短短的片段中,該學生寫了媽媽“先講了騎車要領”“做了示范”“差點撞到大樹”“鼓勵我繼續努力”等內容,但這些句子沒有寫出騎自行車的具體細節。在筆者的啟發下,這位學生認真回憶了自己學騎自行車的過程:“媽媽是怎么示范的”“我是怎么差一點就撞到大樹的”“媽媽又是怎么鼓勵我的”……邊回憶邊修改,一篇優秀的習作便產生了。這樣的后微課學習使習作修改真正落到了實處。
教師巧用微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水平,讓習作由“好難”走向“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