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第二小學 王江
本文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為切入點,教師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出發,進而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教學策略。
數學應用意識是一種精神狀態與心理傾向,指的是一種運用數學知識、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的心理傾向。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應用意識其實是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對于學生來說是培養理性思維的一種途徑,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學生具有較好的聯想意識,即萬物可數學,看到一切事物,都能聯想到數學知識,這就有利于后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慌不忙,保持一種極為理性的大腦意識,運用數學知識的邏輯思維,快速而又準確地在大腦中將問題分層處理信息,高效地思考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猶如一個數學解題過程,將現實問題抽絲剝繭具化為一個數學方程,并且根據現實情況將解決方案化為解決思路,數學應用意識能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對待問題,運用邏輯思維,解決現實問題。
數學應用意識有一個前提,就是運用數學知識,沒有數學知識無從談起數學應用,所以每次在運用數學應用意識時,就相當于將數學知識再次回憶一遍、鞏固一次。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用數學應用意識解決現實問題,可能相對要求較高,但是最基本可以做到看到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想起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所以此時教師對小學生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增強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連接。
教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可以與學生的生活素材相聯系,因為比起數學知識,學生的生活素材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更為接近,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素材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研究表明,當某種知識或事物越貼近生活,人們對該事物的接受度越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聯系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形成處處皆數學的意識。教師要善于設置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會有抗拒感,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對教材進行二次挖掘,將新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有意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并逐漸向學生滲透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生活常見的物品,例如學生家里常見的冰箱、空調、魚缸都是屬于長方體,還有屬于正方體的魔方等,將生活用品的中融入數學知識。包括長方體的棱與棱之間的交點一共有幾個,教師甚至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室中的長方體物品,讓學生親自數長方體的一共有多少條棱。再例如,為了驗證三角形結構的穩定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積木或其他物品搭建一個簡單的三角形結構、長方形結構與正方形結構,使學生可以比較這幾種結構的穩定性,同時教師可以將三角形結構的穩定性與生活常識相銜接,例如當地震來臨時,人們躲在房角或桌角的原因是因為房頂塌陷時,在房間角落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三角形空間結構。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從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學問題,另一個是在教材教學中發現數學問題。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教師可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與解決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思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教材的教學中發現問題。不僅日常生活中存在數學問題,數學教材內部也存在許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且數學教材內部有非常多的數學練習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學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維,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教師通過這種問題意識的發現與培養,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獲得數學的理智感,即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然后將這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得到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向學生生活的其他方面遷移,最后得以達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目的。在講授“統計”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統計班級內學生出生的年月,統計分析在哪個月份出生的人數最多,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統計一下班級學生的睡眠時間,并統計班級有多少人達到充足的睡眠時間要求。再例如,教師在講授“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的練習作業時,問題為六個年級的學生是否可以同時坐下看巨幕電影,這道問題實質上考的是三位數的加法運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簡單化為學生更便于計算的方式,將221簡化為220,將239簡化為230,二者相加一定大于450,所以全校學生不能同時看巨幕電影。教師可以教會學生解決問題時使用更簡單的解題思路來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時需注意與實踐活動連接起來,畢竟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生活,同時數學知識又服務于實踐生活。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書本教學,接觸現實生活。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需要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實際上就是培養在實際活動中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能有效將數學應用意識滲透進學生的數學素質。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定期舉辦一些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在開展植樹活動時,向大家征求栽樹方案:在一個長方形形狀的廣場的每個頂點角落栽兩棵樹,一共需要栽幾棵樹。這里運用簡單的長方形的知識與乘法運算,即可得出答案。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簡單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應用和服務于現實實踐生活的信心,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綜上所述,教可結合注重實踐活動,提高應用能力、以問題意識來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等策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