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清泉學校 牛登朝
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應該在學生的提問意識上形成。就目前初中歷史教育階段來分析,教師作為歷史知識的講述者,有著最高的權威。目前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就是記憶和背誦,這種教學方式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讓學生難以有提問的意識,缺乏學習興趣,課堂缺乏活力。運用多種方式提升問題意識,能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煥發初中歷史的課堂活力。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本身基礎薄弱,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知識來源于教師的講解,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正確答案”,要讓學生對于“正確答案”產生懷疑這本身就是個難題。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如果產生懷疑,就要面對教師的質疑、同學的質疑,面對教師本身在教學中的“絕對地位”,少數人的提問總是要承擔一定的壓力,因此學生缺乏提問的勇氣也可以理解。同時,提問意識都是需要激發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知識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潛意識,會有提問的潛在意識,但是迫于學習中的這些問題,問題意識缺乏引導將很難形成。
學生缺乏思考的意識,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知識,缺乏知識的轉化和吸收過程,在長期的教學輸出下很容易產生思維惰性,也就不會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產生疑問。要想學生積極投入思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不斷培養問題意識。
知識基礎是學生進行提問的底氣,只有對知識充分吸收、理解,才能夠對于書中講到的知識提出疑問。在初中歷史學習中,不難感受到質疑、問題意識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面對前人的理論時,不斷保持質疑才有了“日心說”“地球是圓的”這一類的發現。讓學生能夠在歷史教學中感受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并且夯實歷史學習基礎,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于權威的質疑,能夠敢于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學習歷史的基礎,也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基礎。在基礎學習階段,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要過分強調歷史的記憶,而應該引導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發生進行思考。
歷史是前人的現實,也是今人的體現,是通過不斷的考古發現不斷完善的,歷史課程不過是對于歷史發現的整合,在整合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真真假假就是需要不斷質疑才能得到歷史真相。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多種推論,讓學生給出合理的解釋,看歷史學家又是怎樣得出結論,編輯成冊的,模擬結論得出的過程,從而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質疑、推斷的樂趣。在基礎知識學習時也可以引入對比,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如對于清朝時期落后的原因思考,可以與西方同一時期的發展狀況進行比較,考慮當時歷史條件下,清朝的心態,體會和感受發展的重要性。教師要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滲透質疑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對于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思考,一步步夯實提問的基礎,激發問題意識。
學習氛圍的不同對于學生影響極大,如果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提問,本身學生面對的提問壓力就小了,再加上教師的鼓勵,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輕松的氛圍能夠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地說出自身的想法。在營造氛圍時,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盡快熟悉這樣的思考與探討過程,通過交流適應這樣的課堂方式。除此之外,氛圍的形成也可以通過課堂活動進行,讓學生能夠通過一次次的展示適應課堂氛圍,在這種情況下給予學生提問的勇氣,從問同學、問教師、到不斷探討,從而對于疑問深究,強化問題意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減少在學習中的講解,增加學生的探討。教師只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理解,可以通過互相提問來減少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況,通過提問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減少,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能夠調節課堂氛圍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氛圍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思考、提問,進行歷史的探索,在這樣的引導過程中逐步養成問題意識。
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思維出口,是學生通過思考產生的更深層的探究,是需要在不斷引導形成的思維過程。可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分類進行引導和探索,通過類比、求證等形式進行思考,不斷深化對于歷史問題的看法。如在學習世界史時,學生可以通過對于世界史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凝練當時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規律,通過充分的總結,和中國歷史發展進行對比,產生問題,然后再探索問題。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直觀了解思維過程,思維導圖像公式一樣簡單明了,列出關鍵,找到矛盾點,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思維的引導也可以通過示范作用來體現,教師可以講解自身的思考過程,如何理解科技的進步、商業文明的產生、理解科技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從而得出一些規律,用于之后的學習中。當然,歷史本身極具故事性,教師也可以豐富講解過程,讓學生隨著故事的起承轉合進行思考,了解每個轉折點產生的原因。對于學生而言,思維的引導過程應該是有趣的,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使得教學課堂更加有效。也可以充分利用歷史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在故事的講解中感受到歷史的趣味性。除此之外,因為歷史與現代生活十分不同,可以充分利用歷史與現實相同或者不同的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通過對比服飾、飲食、出行等之間的區別,可以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內涵,通過這樣的角度理解歷史也更加生動,更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歷史。
學生要能夠敢于提問、學會提問,提出問題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正確處理,問題意識的形成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具有正確的認識態度,通過問題評價引導學生能夠有持續提問的興趣。首先,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地鼓勵,讓學生能夠在提問的過程中獲得正面的激勵,加強提問的意識;之后,可以對于問題進行評價,通過問題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提問的意義、價值,如,評價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的角度、問題的現實意義、問題的思維路徑等,通過各方面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問題,在提問中推動思想的深入,一步步解決問題獲得答案。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更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形成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推動著創新,讓世界在不斷探索中逐步清晰,從全球到宇宙,人類因為對于世界的好奇,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從而推動科技進步與文明發展。通過歷史教學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不斷的思維引導中,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在教師的鼓勵、評價反饋中,讓學生一步步成長,能夠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