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高區第二小學 程 淳
新時代的人才既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積累,也要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面對這樣的人才培養要求,數學學科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需要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而體驗式教學作為新課改背景下一項至關重要的教學改革舉措,無疑是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缺陷的有效途徑。所謂體驗式教學,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其內涵。第一,強調行為主體親身參與到事物與環境的互動中;第二,是一種更加關注學生認知體驗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無疑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意義建構。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數學課程與體驗式教學模式之間的最佳結合點。這樣一來,教學活動就更加契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而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盡管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第一,學生缺乏強烈的學習熱情。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論性的數學知識通常是比較枯燥的。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知識產生抵觸心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采用的教學組織策略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產生沖突,從而影響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第二,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且開始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但是仍然會有教師不自覺地回到“灌輸式”教學的模式。受此影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不但會影響學生知識理解的準確性,而且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第三,缺乏多樣性的數學體驗活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通常更加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但是在長期以來的小學數學課程中,語言講解往往是教師采用的主要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第四,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模式。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忽視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將課堂教學的結束視為教學活動的終點;二是評價方法比較落后,難以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
上述問題的存在,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利用恰當的方式將體驗式教學策略合理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從而逐步促進教學活動的優化。
在體驗式教學中,利用恰當的體驗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是組織體驗式教學的第一步。創造實際的或者重復經歷的機會與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呈現或者還原。同時,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愛好。這樣一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唯有如此,才能為學習質量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契機。
以“可能性”為例,考慮到趣味故事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內容,所以我結合本節課的相關知識,借助故事創設了教學情境:有一次,一個富人請阿凡提幫忙,并且答應給他一枚金幣作為報酬。但事后,由于這個富人平時十分嫉妒阿凡提比自己聰明,所以決定刁難一下阿凡提。他對阿凡提說:“我覺得給你一枚金幣太少了,現在我把手里的十枚金幣同時扔到地上,如果金幣全都是反面朝上,那么這些金幣就全都給你,如果有一個金幣不是反面朝上,那你就什么都得不到了。”故事后續的內容,我并沒有講述,而是讓學生自主進行了預測。對于這個有趣的故事,學生感到十分好奇,于是紛紛進行了思考。有學生認為:“十枚金幣不可能同時反面朝上,所以阿凡提不可能拿到金幣了。”但有學生則反駁說:“雖然很難,但這件事是有可能發生的。”還有學生認為:“大家都知道阿凡提非常聰明,所以他一定可以想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而且使學生初步體驗了如何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在體驗式教學當中,創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以學生為主體”是體驗式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指導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的要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體驗式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薄弱,所以應該增加教學活動的啟發性,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引導點撥。第二,學生的自主體驗通常以實踐操作為主,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經驗。通過自主體驗,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個體的感性認知,并優化學生的情緒體驗。這樣一來,能夠保障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以“長方體的表面積”為例,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最核心的知識內容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于是,我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推導了長方體表面積公式。首先,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一些自己熟悉和喜歡的長方體包裝盒,以便使探究過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然后,我引導學生從“面、棱、頂點”等角度回憶了長方體的特征。接著,為了使學生更加順利地開展探究過程,我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以下問題:(1)物體的表面積是什么?(2)選擇一個熟悉的包裝盒,觀察每個面的圖案,然后沿著包裝盒的某些棱剪開鋪平,可以得到怎樣的平面圖形?(3)你還能找到包裝盒的每個面嗎?展開之后的平面圖形與長方體包裝盒的面、棱、頂點存在怎樣的對應關系?(4)將包裝盒鋪展成平面圖形之后,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呢?之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了自主思考與動手操作,并在交流討論中對比了不同的操作方案。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逐步歸納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從學科特點來看,很多數學知識都具有抽象性的特征,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活動的質量,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長遠來看,這對于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落實這一目標,需要設計多樣性的數學體驗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開放、活躍,從而通過不同角度啟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強化實際的教學效果。
以“因數與倍數”為例,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于是,我利用一些比較特殊的數字,通過游戲化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了體驗活動。如在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時,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我會隨機進行點名,并說出一個數字,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判斷出這個數字是不是3的倍數。若超時或者判斷錯誤,那么學生即被淘汰,游戲繼續進行。為了獲得游戲的勝利,學生在聽到數字之后會快速進行計算,而且游戲的難度也會逐步提高。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鞏固了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總結是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在體驗式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直接經驗之后,更是需要及時進行評價總結。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完整的學習體驗。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模式,從而使這一環節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通常來講,體驗式教學中的評價總結要保障多元化。具體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樣需要在評價環節凸顯出來。因此,教師應該進行延時評價,并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相互點評。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單一的教師評價造成的遺漏,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完善。第二,評價內容多元化。除了學習的結果之外,教師更要關注學生在體驗認知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如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時的思維發散性等。第三,評價手段多元化。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我會綜合使用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
綜上所述,將體驗式教學與小學課程有機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應該準確把握體驗式教學的特征與獨特意義。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和及時解決體驗式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以此來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