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玉林師范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當前處于教育創新時代,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深入挖掘、利用多元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促使學生設計出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服裝產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服裝行業,高校要想為行業培養出更多具有個人風格的優秀服裝設計人才,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服裝設計專業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內容與方式,科學地引導學生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服裝設計,為我國服裝行業的建設和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和活力。
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極為燦爛的文明,而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為了提高我國優秀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1],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將傳統文化合理應用在服裝設計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并從生活中挖掘、利用傳統文化元素,將其融入服裝設計,為弘揚傳統文化作出貢獻。(2)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同時代的主流審美觀念不同,服裝設計也有明顯的區別。人們會因為對美的不同追求和社會主流文化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服裝設計風格。在當前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環境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要想培養出風格迥異的優秀專業人才,就必須注重強化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靈活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學生個人的服裝設計風格是創新的萌芽,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科學指導學生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創新設計靈感,全面提升學生的服裝設計綜合能力。
在現代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實踐應用主要包括3個方面。(1)服裝色彩。色彩作為服裝設計教學的重要內容,同種色彩在不同服裝面料上呈現的質感是有區別的,還會產生不一樣的美感。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在進行服裝色彩實踐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結合當代設計理念科學地應用傳統中國色彩,確保能夠凸顯服裝設計的時代主題和中國文化寓意。比如,將中國故宮紅應用在現代高端晚禮服設計中,能夠增添一份活力與喜慶。在服裝圖案的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古代易經文化中的陰陽和諧思想。(2)服裝材料。在服裝設計制作過程中,服裝原材料的合理運用是一項重要內容。其中,面料是服裝設計的主體部分,而輔助材料是服裝設計制作的裝飾襯托部分。在面料的選擇上,能夠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絲綢、錦緞等[2],這些面料在服裝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穿著者的舒適感,還可以提升服裝的藝術美感。在輔助材料的選擇應用上,可以采用具有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輔料,比如人們熟知的各種吉祥紋飾、口袋巾等。(3)服裝結構。服裝結構設計往往決定了一件服裝成品的時尚性、功能性以及實用性。在服裝結構設計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歸類劃分不同朝代的服裝造型結構,然后通過多媒體設備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服裝結構設計特點和理念,并合理運用在現代服裝結構設計中,最終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時代潮流氣息的服裝產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充分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其中,中國傳統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民族的設計經驗和發展理念,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見證。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將多元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實踐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提升服裝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西方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更強調外在化,讓人直觀地看到服裝造型的華麗和新穎,而中國傳統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則更注重內涵、寓意的象征和表達。不同傳統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寬學生的服裝設計學習視野[3]。因此,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渠道,挖掘更豐富的服裝設計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優化整合,制作精美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課件,引導學生圍繞實踐案例展開自主探究學習,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將熟知的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在服裝設計中,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服裝設計專業教師還可以將各種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服裝搬入課堂,讓學生近距離地欣賞傳統服裝設計的細節,在教師生動有趣的講解下了解其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學生強化的文化自信,充分保障課堂教學效果。
在當前我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只有少數高校設立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課程,導致大多數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無法用好各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真正理解含有中國傳統元素的服裝設計的文化寓意。因此,各地區高校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創新開發。高校領導要加強對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的科學指導,引導教師挖掘、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服裝設計教學融合在一起,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比如,高校可以通過選修課的方式,指引學生自主選擇民間藝術、少數民族文化、儒道佛文化等傳統文化相關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并將其更好地應用在服裝設計中。除此之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穿插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服裝設計的案例[4],加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運用。課外,教師要合理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并應用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服裝設計,并將完成的服裝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講解,鍛煉學生的服裝設計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還必須有較強的設計實操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設計手法,合理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因此,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多元傳統文化的服裝設計實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服裝設計實訓的需求,確保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在具體項目中,完成各類服裝產品的設計制作。在服裝設計實訓環節,教師作為指導者,應科學地指引學生將喜歡的中國文化元素合理融入服裝設計,確保能夠通過實訓操作提升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程度和應用水平[5]。比如,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縫制工藝實訓時,可以融入古代戲劇、剪紙、文學以及宗教等文化,在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深化學生對多元傳統文化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為了提高我國服裝行業的影響力,高校要努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優秀服裝設計人才。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實踐教學,指導學生深入學習,掌握、運用各項中國元素,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