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福臺小學 安海東
我國書法文化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xiàn)了寫字訓練,而秦與漢更是十分重視書法,專門設置了訓練寫字的機構,這使書法藝術得到長遠發(fā)展。唐朝、宋朝時期,書法教育達到了頂峰,書法教育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系統(tǒng)。因此在當今對學生實施書法教育既是對歷史的傳承也是對未來的推動。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科學、系統(tǒng)的書法教育,可讓學生對中國書法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讓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藝術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下面結合實際,就農村語文教學中大力開展書法教學的有關問題做具體分析。
在農村語文教學中,書法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為主要目標,將語文知識教學與書法文化教育、書法審美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能讓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育的本質是漢語教育,漢字是語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均離不開漢字,因此對學生開展書法教育也是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是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中國的書法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書法的架構布局、點線變化等都會讓人在視覺上感受到美的傳遞。通過學習、練習書法,學生會積累更多的美學知識,學生的審美品位、審美能力等都會有顯著提升。
陳弦章曾說道:“漢字使中華民族成為擁有詩詞歌賦的民族……漢字文化不僅產生了中國式的文學形式,還產生了中國式的藝術形式。”可以說漢字是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進步發(fā)展的基礎。與漢字有關的書法教育也成為語文教學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書法教育,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與書法有關的知識,還是與書法、漢字有關的中國文化以及語文知識,當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書法知識時,他對于語文的學習與運用也就會有新的認識,而學生認知的發(fā)展與轉變必將會推動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
經調查發(fā)現(xiàn),相較于城市學生,農村學生在課后需要上的補習班、興趣班較少,練習書法的時間較多。基于此,教師就可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來培養(yǎng)學生書法能力。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一個書法比賽任務,規(guī)定練習時間為一周,讓學生在課后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練習書法,然后到規(guī)定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書法比賽,并設定評優(yōu)方法與評優(yōu)標準,設置相應的獎品(如毛筆、練習本、墨盒)等。在比賽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在比賽期限內上交一兩幅書法作品,然后以教師評優(yōu)、學生共同評優(yōu)的方式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鼓勵獎,為每一位獲獎的學生頒發(fā)相應級別的獎品,同時可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教室墻面或其他合適的位置。由于農村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平時物質生活、精神世界都比較匱乏,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這類具有獎品的書法競賽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書法書寫能力得到有效鍛煉,而且也能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與照顧。再加之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烈,這類帶有競賽性質的學習活動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并提高他們在書法練習過程中的投入度,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書法練習中并獲得相對理想的練習結果。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書法教學時,教師可充分運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微課等多種教學資源來向學生展示書法的魅力,引導學生走進書法的殿堂,讓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書法鑒賞能力以及書法創(chuàng)作能力逐步提升。當前農村學校各班級都已經配備了電子白板,建設了多媒體教室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理想的書法學習環(huán)境。具體如在書法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與書法學習內容比較契合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書法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對書法的感受更加準確與深刻。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一些比較古典的曲目如《高山流水》《漢宮秋月》《廣陵散琴曲》《平沙落雁》等曲調悠揚婉轉,意境優(yōu)雅高深,與書法的氣韻頗有相似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這些樂曲作為導入樂曲引導學生走近書法的世界,讓學生感受書法的韻味,體會書法的技巧。除了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書法學習氛圍外,教師還可利用投影儀給學生示范、講解運筆方法、筆畫順序等,以此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書法技巧。
如在書法課上運用基本筆畫作為練習范例對學生進行書法啟蒙教學時,教師可先在投影屏幕上為學生做出示范,邊用動作示范邊向學生講解筆畫、順序的書寫要點。示范結束后讓學生模仿教師自己在紙上練習,練習的過程中讓大家推選一名學生上臺展示,教師與其他學生一起觀察該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然后做出評價,指出錯誤,并提醒其他同學檢查自己是否也犯這樣的錯誤。通過這樣直觀的示范以及真實的點評,學生就能明確在書法練習中應該怎么正確練習。
與城市的孩子相比,農村學生可利用的學習資源較少。如農村沒有圖書館、沒有少年宮等。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大山”的阻隔下得不到很好地開拓。鑒于此,教師在書法教學中就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豐富的書法世界,讓學生的思維、視野等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與臨摹王羲之字體時,先給學生講一段“墨池”的故事。據(jù)記載,王羲之從很小時就開始練習書法,并對書法有濃厚的興趣。在他17歲時,他偷偷找到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閱讀,并在讀熟后自己參考練習。王羲之練書法很投入也很刻苦,他每天都會坐在一個池子邊練習書法,練習結束后就會用池中的水清洗毛筆,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池中的水變成了墨色,由此可見王羲之的勤奮與專注。在教學前給學生先講故事不僅能讓學生的知識儲備得到豐富,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與練習書法的興趣,讓學生練習書法的熱情更加高漲。
綜上所述,書法是我國文化大花園中的一顆瑰寶,其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在語文教學中展開書法教學有利于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修養(yǎng)提升發(fā)展。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結合學生特征特點靈活采用多種技術手段與方式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書法教學活動,讓書法教學充分發(fā)揮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