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市第七中學 王 春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也越來越深入人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農村教育受經濟狀況、地理位置和師資力量的限制,教學水平相對落后于城市地區。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進取、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培養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和鍛煉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提出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相長,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效率。本文就針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了敘述,希望能給教師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幫助。
農村的初中生與城市的初中生相比,由于受到地域和經濟等因素的限制,他們獲得數學知識的途徑少,很少有機會參加數學競賽或者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因此,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把基礎知識作為教學重點,盡量讓學生理解每一個基礎知識點,打牢基礎。
例如,在教授“有理數及其運算”這一部分知識時,我會用大部分時間來引導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因為這一章節是以后學習“數與代數”中代數式、單項式、多項式的基礎。“數與代數”相關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有理數的運算則是其他形式代數式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尤其關注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提高運算能力,擁有自己的數學感悟。
由于農村學生的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對于知識的學習全靠課本,習題集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僅有的習題,掌握好每一道題的解題方法,建立易考易錯題庫。學生通過對錯題和重點題目的反復練習,達到熟練掌握知識點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培養數學學習思維,為以后高中甚至大學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授 “四邊形性質探索”這一部分知識時,我會先講解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的四邊形,再引導學生進行分塊練習,主要針對其性質和判別條件練習相關的幾何題目,找出他們學習的薄弱點,讓學生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并使用錯題本來總結歸納自己的錯題,我也會根據學生的錯題總結情況來建立易錯題庫,讓學生反復練習,爭取讓學生再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不再犯錯誤,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和速度。
新課改背景下,農村教師也應該跟上教育潮流,嘗試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作用,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提問法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意識。
例如,在教授 “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部分知識時,我會先使用復習提問法向學生提問:“我們之前學習了正比例函數,有沒有同學能說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數?”通過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本節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能使前后知識產生聯系,讓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識。接著,我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然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找出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最后,我會使用講授法幫助學生理清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這樣,在一節課中就使用了提問法、探究法、討論法、講授法這四種教學方法,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使其充滿趣味性,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想要不斷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對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認識,了解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度分析并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積極提出能夠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最終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這需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