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甘肅:嘉峪關市和誠路小學)
寫作能力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寫作對于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寫作能力培養的前提,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際情況,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想象力策略。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想象力對于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很重要,而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先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作文訓練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其想象力,使學生善于發現生活細節,并將生活常識運用于寫作中。要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將想象的情境用文字準確表達,這樣學生就可以有豐富的內容可寫,寫作出獨具個性的文章,從而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修辭手法的教授,使學生掌握修辭手法的正確運用方法,從而豐富寫作內容。例如在講解比喻擬人手法時,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腦思考。如“山上掛著一條白飄帶”,讓學生思考這條白飄帶代表什么,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小學語文作文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缺乏想象空間,長此以往使得學生非常依賴教師,習慣不動腦思考。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當下,教師要注重改變學生這種心態,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并通過加強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離不開教材,要借助教材內容發揮學生想象力,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在學習完一節內容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然后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做不僅鞏固了學生課上學習的知識,而且對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往瓶子中放石子,烏鴉應該怎么喝水呢?故事的結局會不會不同呢?通過提問引發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故事細節引發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和猜想。在學生對教材內容整體掌握后,教師要帶領學生跳出教材內容的限制,嘗試在其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這種創作不局限于文章,學生可以根據文章主題進行延伸,想象后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如《烏鴉喝水》這篇文章,后續活動可以想象烏鴉嘗試了很多辦法沒有喝到水,最后在烈日炎炎下渴死了。在想象中學生可以完全把握故事的走向,并構建出新的故事情節,這一過程無形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創設學習情境的重要性。當學生真正融入特定情境后,才能抒發真實的情感,從而獲得良好學習體驗,激發寫作潛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在關于景物的寫作訓練中,學生可以以一年四季為素材,從中選出一個季節進行想象并寫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討論中對自己喜歡的季節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喜歡的理由,小組成員積極發表意見,寫作前在腦海中創作出一幅美好圖景。之后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可以選擇以秋天為例,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秋天的認知。例如有的學生提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天氣晴朗,天空中會飄著形態各異的云朵;還有的學生說,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它們在歌唱,遠處還可以看到南飛的雁群;秋天的稻田里可以看到農民伯伯秋收的景象,莊稼成熟了農民伯伯笑得合不攏嘴。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自己喜歡的季節。在寫作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寫出獨具特色的內容。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經常存在由于學生語文知識薄弱,而導致寫作能力欠缺的現象。對于這一情況,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想象力,不利于學生發展。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利用生活實際情況,對培養學生想象力有很大幫助。要寫出好的作文,就需要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寫作中,在寫作中抒發情感。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細心觀察,例如觀察四季的變化、觀察植物的生長、觀察小動物的喜好等等。觀察生活細節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有很大幫助,也為學生寫作積累了豐富素材。初期教師不要對學生做出嚴格的要求,只要學生可以用文字記錄自己觀察的事物便可,經過長期的積累,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作品,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手法,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呈現出多樣性特點,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關鍵時期,想象力對于學生作文寫作尤為重要,要在寫作教學中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