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民

課堂上,同學們正在進行小組討論,小吳突然跑過來說:“我們組的菲菲不參加小組討論。”我向菲菲看去,只見她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滿臉倔強。我知道,菲菲平時很愛看書,特別是哲理性較強的書,所以思想比一般同學成熟。于是,我快速走到菲菲面前,說:“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不參與討論的,這節課你先獨立思考,課后我們談談,好嗎?”菲菲先是有些驚訝,隨即點點頭。
下課后,菲菲主動找到我,委屈地說:“不是我不愿意在組內交流,而是他們不愿意聽我發言,總說我引用書上的話是為了顯擺自己。”正說著,他們小組的其他成員也來到辦公室,強烈要求換組員,理由也很充分:“每次發言的時候,菲菲只想我們聽她說,我們發言的時候她從不認真聽,我們不希望再和她一個組了。”
“我更不愿意在這個組!”菲菲也不甘示弱。
看來,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很深了,這時,如果我批評他們,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菲菲愛讀書完全是一個優點,如何讓孩子們明白這一點呢?我靈機一動,不如就順著孩子的意思,讓他們分開冷靜一下,再引導他們換個角度看菲菲。
于是,我對他們說:“強扭的瓜不甜,既然你們都不愿意在一個小組,老師可以同意,只是有一個條件。”我故意停頓一下。他們聽到我爽快地同意了,都很驚訝。我接著說:“老師不希望你們帶著怨氣分開。因此,只要你們能說出對方3個以上的優點,我就給你們調動。”
話音剛落,他們都松了一口氣,覺得這個條件太容易了。“菲菲讀書多,知道的知識多,這點值得我們學習。”“菲菲的想法獨特,也值得我們學習。”……大家爭先恐后地說了很多菲菲的優點。我注意到,菲菲的眼里閃過一絲驚喜,但又有一些不知所措。她小聲說:“我以為自己在你們心中肯定很糟糕,沒想到……其實我也覺得這個組挺好的,比如小吳的數學很好,值得我學習;路路電腦操作得特別熟練,讓我羨慕;小清每次作為代表發言時聲音洪亮……”她說著說著突然停了下來,然后話鋒一轉:“老師,我現在不想離開這個小組了。”我又望著小吳,他聽了菲菲的夸獎之后,也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剛剛就后悔了,我以為菲菲看不起我們,但聽她說完,我才知道我誤會她了。我也不想菲菲離開小組了。”
看到他們和好了,我非常欣慰。“抱一抱吧,你們還是好伙伴。下次小組討論時,你們應該怎么做呢?”
組長小吳說:“我作為組長,有責任協調組內成員關系,我們一起制訂一個討論規則吧,之后就按規則來。按順序發言,不能一言不發,也不能隨意亂發言。我們約定以‘三個優點為暗號吧,以后組內再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我說這個暗號,大家就反思一下自身行為。”
“這個主意真不錯!”我忍不住夸贊小吳。
菲菲說:“那我申請最后一個發言,我會耐心聽完其他同學的發言,他們沒想到的地方我再補充。如果我沒有控制住自己,小吳記得一定要多對我說幾次‘暗號!”
之后的小組討論中,我經常觀察他們小組的表現:發言有序,和諧友愛,每個人都笑嘻嘻的。“三個優點”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沒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們也經常掛在嘴邊。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他人認可,被同伴賞識,我正是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巧妙地引導他們,讓孩子們重新認識到,自己在小集體中還是很有價值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毛陳鎮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