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是培養新時代學生的內在要求。隨著部編版教材的使用,傳統封閉、僵化的“小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具有活力與朝氣。閱讀教學成為“大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結合多年工作實踐經驗,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以讀代講等問題,影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結合實踐調查詳細闡述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高年級;綜合素質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小學教師在“大語文”背景下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讀為本”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公識,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適應新課改、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必然舉措。如同課改專家允郭博士所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而是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要立足于調動學生閱讀興趣視角優化閱讀教學策略,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1創設趣味情境,鼓勵語言表達
情境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運用此種方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體系中,讓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沉浸其中,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例如在五年級《手指》一課。《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果教師枯燥的進行講解,學生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實施情景式教學模式,通過對文章景物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結合閱讀文本的內容而對相關情節進行還原展示。例如在《牛郎織女》教師可以采取人物模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用故事主人公的第一視角去表達自己,提升語境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有話可說。
2.梳理表達結構,提升語言邏輯
制約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瓶頸就是學生不知道如何清晰地表達出作者的核心思想,不能讓精彩的語句應用到實踐寫作中。學生難以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會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因此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從教材出發,帶領學生梳理文章表達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一是教師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技巧。一般情況文章由總分總、總分等結構構成,通過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可以讓學生快速的找到文章的核心思想,從而加快對文章核心理念的認識與理解。例如《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記敘了作者小時候一次家庭活動和從中受到的教育。在學習該文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過程進行分析,通過閱讀悟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度放權,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總結。例如在進行“語文園地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口語的相關技巧,從而加深自己的認知能力。
3.問題引領理解,激發深層思考
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求知欲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例如在《冀中的地道戰》時,由于新時代小學生對于抗日戰爭的相關認知相對比較模糊,因此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先剖出問題“為什么冀中會有地道?”“地道的作用是什么?”等系列問題,學生地道的產生及作用兩條主線,幫助學生在理解故事主旨大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讓新時代學生體會到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展現出來的無窮無盡的智慧和頑強斗志。
4.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拓展學生閱讀面
《語文新課標》要求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而且新高考語文試卷也側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核,因此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工作非常重要。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有效延伸,是學生獲得“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他們習慣閱讀一些課外書,但是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時缺乏方向,導致所閱讀的內容不符合核心素養教育要求。例如基于網絡游戲的普及,小學高年級學生會閱讀一些關于網絡游戲的書籍,這樣會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三觀”意識。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指導工作,通過組織多元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競賽活動,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榮譽感,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的方式以班級比賽的方式開展,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課外閱讀書籍的推薦。以小學五年級為例,五年級是小學學習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學習成績、閱讀興趣培養的分水嶺,為了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深入學生中,為學生推薦健康的課外閱讀書籍,以此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與創新,加強課內指導與課外輔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使課文的教學既把握重點,又教出特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得以學。
參考文獻:
[1]周寶蘭,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實踐探究[J].教師 2019(07)
[2]史雅晶,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對長春市三所小學語文教學的調查[D].長春師范大學 2019年
[3]胡怡麗,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 [J].石河子大學.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