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廣元 628000)
區塊鏈是大數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大數據環境下的一種新的技術,能記錄多元主體的交易,還可以確保記錄的透明化,而且其中的數據無法更改,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人們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可以實現去中心化。這些優點促使區塊鏈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提高生產經營效率、維護相關主體合法權益、推動行業自身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關系社會經濟的整體運行效果,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產品供應鏈環節的信息優化。通過優化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農產品的流通速率,推動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幫助農業實現健康發展。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優化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流通速率,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賣出難、售價低的問題,提高新鮮農產品的市場供應,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尤其是當前人們對綠色無污染的新鮮農產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的優化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市場需要,提高農民收入。
當前農產品市場上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二維碼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等,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優化效果,有必要引入區塊鏈技術,科學整合各種技術,建立系統的大數據體系和安全透明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體系,推動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的健康發展,為推動農產品自身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當前,我國的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分為3 種,分別是傳統的批發市場和龍頭企業經營以及比較新穎的農超對接模式。近年來,農超對接模式得到迅猛發展,逐漸成為最為主要的農產品供應鏈整合模式,這種模式打通了農戶與銷售市場的重重壁壘,將田間地頭的農產品直接輸送到超市的貨架上,能最大限度減少農產品的流通時間和農產品消耗,節約運輸成本,推動農產品的有效銷售,同時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超市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而且超市需要付出很高的經營成本,不僅如此,由于農產品來源比較單一,超市的農產品往往難以滿足市場上消費者的多元消費需求。而批發市場模式涉及的主體和環節很多,會增加農產品運輸成本和農產品損耗,導致農產品難以賣出高價,消費者難以買到低價的優質農產品。這種模式會影響農戶種植農產品的熱情,也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不利于農產品行業的健康發展。龍頭企業模式往往發展層次較低,難以形成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合作主體繁多而且比較分散,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導致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成本很大,影響整體系統的健康運行。
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農產品的安全綠色和新鮮。但是在農產品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者處于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末端,他們無法掌握農產品的多種信息,比如無法掌握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農藥,是否存在重金屬殘留超標等,這也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然而,部分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往往會進行虛假宣傳,比如將非有機天然農產品按照有機天然農產品進行宣傳和銷售,這種行為導致消費者與銷售者等產生了嚴重的信任障礙,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銷售。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生產供應主要來自單一農戶和農村地區的專業合作社,單一農戶的生產規模較小,而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水平較低,在很多環節難以確保綠色安全生產種植,這也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綠色品質。在農產品的市場流通過程中,很多商家對農戶進行壓價收購,再到市場上進行高價銷售,這種情況下,農戶難以獲取經濟效益,其種植積極性下降,往往會放棄農產品種植,導致市場供應進一步下降,農產品的市場售價進一步增高,消費者個人消費體驗大幅下降。由于農產品生產種植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農產品自身品質難以達到良好的標準化效果,這也會影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進而影響農戶的經濟收入。
農產品的供應鏈主要由以下主體構成:農戶、加工企業、農產品批發商、買彩票零售商、消費者等。要想建立一個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網,就要確保各個主體能夠有效實現信息溝通和傳輸,還要達到一個較高的信息傳輸速率,然而在現實中各個主體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傳輸相對較慢,難以實現預期的高速率。針對這種情況,應用區塊鏈技術對農產品供應鏈各個主體的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融合,有助于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的結構和流程,實現最佳的供應鏈信息建設。
利用區塊鏈建立農產品網絡信息平臺,將相關主體納入其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境信息的有效連接和共享,實現對農產品生產流通的整體追蹤管理,這個過程可以有效降低生產銷售過程中主體間的信任成本和溝通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農產品的市場銷售。不僅如此,利用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實現對農產品物流的準確掌握,以及對農產品生產種植信息的掌握,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控制效果,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綠色安全農產品的消費需要。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區塊鏈實現分析信息數據,進而預測市場對農產品的消費需要,提高農產品生產銷售的科學性有效性。
區塊鏈能夠實現信息追蹤溯源,將其應用到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幫助消費者準確掌握農產品的生產種植信息、加工信息、運輸信息、包裝信息和銷售信息等。不僅如此,針對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系統中的主體企業進行實名認證,可以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一旦發現劣質產品可以實現精準追蹤,涉事企業必須負起責任。這種追蹤溯源技術為控制農產品整體品質提供了支持,有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
Hyper ledger 作為聯盟鏈平臺,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而且性能強大,能夠實現良好的隱私保護效果。這些優點為順利建設供應鏈信息網提供了支撐,可以達到良好的建設效果。
3.2.1 數據庫
數據庫利用區塊鏈和關系型數據庫的結合建設,其中區塊鏈主要基于Fabric 開發,其中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進行存儲,歷史數據和索引存儲在默認的數據庫中。Fabric 能夠支持兩種非關系型數據庫,考慮到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系統的復雜性,涉及多種業務和內容,而且查詢要求較高,因此采用支持富查詢的couch DB 數據庫作為Fabric 的狀態數據庫。
3.2.2 服務器端
區塊鏈平臺的運行環境要達到相應標準,Fabric 系統的運行安裝和測試基本上在Ubuntu 系統中的Docker 容器中進行。結合農產品及其生產銷售的特點,網絡采用單機多節點的方式進行部署,將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的五個節點與監管部門作為主要組織,并實現相應的功能,為順利實現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網的建設打下基礎。
3.2.3 用戶端
網頁前端門戶網站基于當前主流協議,并使用多種開發語言,同時使用相應的對外可視化操作窗口。通過對門戶網站的調查與建設,可以實現多種功能,具體包括用戶注冊、信息采集、查詢、監控等功能。
在注冊過程中,系統會為賦予用戶一個唯一的密鑰,這是用戶后續繼續使用系統的憑證。
用戶通過提供密鑰驗證權限,將門戶網站中填寫的供應鏈數據通過表單發送到后端服務器,服務器會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統一數據格式。然后調用鏈碼上傳數據到區塊鏈網絡中,編碼模塊會賦予用戶一個唯一的 ID,當數據上傳成功后,合約會返回數據在區塊鏈網絡中的狀態信息并存入鏈下數據庫中,完成供應鏈信息的采集。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的建設非常重要,關系到農產品的市場流通速率、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和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為了將區塊鏈技術科學引入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系統建設,有必要結合農產品自身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的具體情況,建設相應的系統網絡,并將其投入使用。
分析發現,我國“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應用成本相對較高,為了提高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供應鏈信息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有必要結合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建設實際情況,做好技術建設和資金投入。從目前的發展趨勢分析,“區塊鏈 + 農產品供應鏈”已是未來發展的主流,當前必須分清孰重孰輕,循序漸進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