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三中學 樊玉琴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較強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結合思維意識分析與解決問題。在新課程標準的發展與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對發展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十分有效。以下內容將針對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具體的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措施。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復雜且抽象的,尤其對于初期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接觸的學習科目逐漸增多,知識過于抽象化,這對于部分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數學教師將認知教學工作作為主要目標,利用“教與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工作,大部分學生對這種學習模式積極性較弱,被動學習的方式逐漸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較強的興趣。
結合現代教育體系與新課標的發展工作,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逐漸改善了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身份,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將科學的教學理念融入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這種方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將自主探究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對發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十分有效。例如,在初中數學“立體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教師便要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加強利用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專注力,強化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帶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將創新、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數學課程導入環節相結合,對發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歷程中,興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僅是學生的主要學習輔助工具,同時是促進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有效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保證教學方式的運用效果。在新課標的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情境教學方式的運用為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較強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展開數學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情境創設教學模式中生活情境的創設對于發展學生綜合素養十分有效。數學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數學知識形成親切感,同時幫助學生通過生活情境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與探索,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數學“平行線”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即可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鐵軌等作為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兩條鐵軌不相交而形成平行線的數學知識。另外,生活中常見的雙排窗簾桿等物品中均存在“平行線”元素,加強生活元素的融入教學,是促進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問題教學情境與任務教學情境的運用同樣十分適合初中階段數學教學工作,教師可以設計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情境及任務情境,繼而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既定問題與任務進行分析與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課外學習輔助工具,不斷拓展學習途徑,從而達到良好的探究效果。因此,加強運用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情境,對于提升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具有較強促進作用。
加強課堂互動對于提升學生數學理解能力非常有效。課堂互動不僅要以師生互動為主,同時要融入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幫助學生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對方的優勢特點,同時在溝通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對此,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是非常有效的,數學教師可以加強利用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強化學生的交流及互動,培養其互動交流能力的同時,促進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完“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數學內容后,教師可以安排兩個學生進行互相出題并解題,解出方程式后由教師驗證是否正確,學生在出題解題過程中能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點,提升學習效果。另外,良好的課堂互動中,師生互動形式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促進活躍課堂氛圍,強化教學效果。師生互動要摒棄傳統單一的問答形式互動,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身份,教師在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期間,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參與進入學生的合作探究小組中,或者以學生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其交流及溝通,從而促進強化課堂互動效果,為發展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初中數學課程包括代數和幾何,其中的知識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應用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發展學生探究能力與思考能力十分有效。在創新教育理念與核心素養發展目標的指導作用下,數學教師要加強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堅實數學基礎知識,同時通過實踐進行拓展與延伸,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后實踐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數學抽象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抽象化、概念化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課后作業布置中,數學教師即可突破傳統作業布置形式,為學生設計實踐性較強的作業:觀察本城市未來5 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搜集數據后制成圖文表,并以曲線圖形展示氣溫升降變化。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學方向,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工作期間,要加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結合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為學生設計完善的教育方案,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至實踐中,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強化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