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 張寶紅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萬事萬物實時更新,信息爆炸的時代,更需要注重對小學生進行辨別真偽信息,杜絕盲目跟風的德育。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教育新理念,得到了各小學校的積極響應。由于小學生當前涉世未深,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辨別是非能力,對于事物的評判大多是從個人喜好角度,更容易受社會和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所以需要在小學教育中提高對于學生德育的重視度,發現不良苗頭及時解決,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新時代下小學生德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總體來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從父母的呵護之下獨立接觸這個世界,面臨著全新的成長環境,難免會有一些畏懼和抵觸的情緒,所以尤其需要小學教師和家長合作起來為小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家長對孩子的導向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在一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顯得尤其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孩子做無聲的示范,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當適齡兒童進入小學進行系統的學習后,教師則扮演起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筆者根據近些年的教育經驗,對于提高小學德育整體水平提出幾點自己的見解,希望可以保障小學生德育的整體效果。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一脈相傳,是我國古代智慧的結晶。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對于國家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來說,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發展成就,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對小學生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時還要不斷滲透德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小學階段展開德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小學德育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不斷的滲透,深入挖掘教學內容,注重古詩詞的教學環節,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就我國當前各小學德育工作的整體發展狀況而言,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并沒有與時俱進,在教學期間大多數教師會忽略德育,這也是導致當前各學校德育水平整體較低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習慣性地用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去要求學生,而真正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德育需求。其次,德育的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強行灌輸德育知識到學生腦海中并未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現代化德育展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
小學德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各科教師應當重視對于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小學語文課堂可以說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在教材內容中積極尋找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整個教育過程也會顯得十分流暢,不會出現生硬的灌輸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一些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進行深入挖掘,例如《孔融讓梨》《孔子拜師》這一類文章,既能讓學生學到優秀的思想品質,同時也能發揚傳統文化,這一類課文一般都比較有趣味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會使學生從心里喜愛語文知識,同時整個教學過程還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開展國學課程的目的是讓小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我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對于人們的思想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對小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開設國學課程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開設。
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讓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熟練的誦讀;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加入一些古文教學;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學習《論語》等相關知識,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而且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國國學之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與討論,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全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核心所在。
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還應當借助和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節日氛圍。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激發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從小學生自身而言,由于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較強,但是同時缺乏主觀能動性。為了進一步推動小學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應當加強和班級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在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營造傳統文化氛圍,構建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端午節積極組織學生動手包粽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同時,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宣傳和滲透,讓學生無形之中提升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滲透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積極組織實踐活動進行小學的德育工作,能有效提升德育的教學效果。例如,通過選取《三字經》以及《弟子規》中的經典內容進行朗誦比賽,通過這一形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再例如,通過對傳統經典舞臺劇目演繹以及組織歌詠比賽等形式,能充分調動小學生對于德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總而言之,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小學階段就應當重視學生的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剖析傳統文化相關的理論知識,繼而全面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有效推動小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