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頤中外國語學校 高萬揚
長期以來,德育教學都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點教學內容,是在每個學校中都必須開設的重要課程。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德育教學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從其具體特點來看,德育教材相對固定、有著較為完整、系統性的教學網絡,降低了德育教學工作難度。但任何事物發展都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在正視到其所帶來的積極作用同時,也需要看到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德育資源傳遞性的問題。許多德育資源較為老舊,并沒有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主流思想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導致其難以有效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和學生日常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難以對其形成正確認識和理解。
在素質教育背景深刻影響下,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以人為本”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就具體教學情況來看,需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但在當前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采取說教的方式。從小學生特點來看,此時他們正處于叛逆成長期。針對教師所講解的相關內容,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因此,在現階段德育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很多活動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還出現了一定反作用。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和交流的一種必備工具,深入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從其影響來看,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此背景下,德育教學活動需要從教學渠道角度進行充分考慮。但因為教師計算機素質、互聯網素養不足,很多教學資源都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利用,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效果。
從德育教學的根本目標來看,其主要是為了培養更加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此過程中,需要從生活實際中挖掘教學資源,并對其進行凝練和總結。為此,在今后德育教學資源創作和收集過程中,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實際情況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出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資源編纂者的敏銳嗅覺,挖掘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同時,還要能夠和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相關教學知識。
針對現階段所出現的各種德育教學資源來看,其中具備了很多高質量教學資源,能夠從技術角度、環境角度對其中內容進行深度推敲。從其創造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真實還原歷史真相。但與此同時,也需要看到部分德育資源不能進行深度推敲,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誤聯想問題,這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德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該方面所出現的問題,應該從德育資源實際情況角度出發,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挖掘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內容,推動學生思想認識健康成長。
從中小學生特點來看,其最為未來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棟梁,教師需要著力提升德育教學資源質量。針對時代發展變化特征來看,如果仍然選用較為傳統的教材,已經很難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在今后教學工作中,需要將社會正能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主旋律等融入此過程中。將社會上最新發生的大事、典型人物事跡等內容納入德育資源中,進一步增強學生時代感和責任感。從另一方面來看,這還能進一步拉近學生和各種資源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真切感知到社會正能量所產生的影響。
在國家相關發展戰略大力影響下,我國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化傳播的積極作用,使其信息傳播渠道進行了進一步拓展。在此影響下,便為德育資源的綜合性運用創造了多元化渠道,從而有效提升了德育資源的利用率。對于教師來講,便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新式交流軟件和互聯網平臺的積極作用,大力傳播德育資源,讓學生能夠對該方面知識有著更加系統性認識。在這種教學活動中,還能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實際教學和網絡化教學互補的目的。
根據相關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在現階段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中,其系統性、全面性特征極為明顯。在部分學校中,已經成了整個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也是一個相對獨立性系統。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主要將德育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從整體角度出發,根據社會發展現狀欸和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為其完成教學方案制定。在小學階段,德育系統主要包括了人力資源、介體資源、環境資源、網絡資源和文獻資源等相關內容。教師需要將該方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幫助學生獲得快速成長。
在現代小學教育系統中,都包括了教務處、總務處、教研組和年級組不同部門。其中,不同部門職責不同,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會有所差異。在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個部門,都需要肩負起“育人”使命。在此過程中,若想進一步提升小學德育教學效果,還需要針對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調整。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共同為小學的德育教學貢獻力量。圍繞“教書育人”的共同目標,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將該系統中的相關資源和其他系統進行有效結合,既能推動德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又能實現素質教學最終目標。
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中,還要加強和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從其特點來看,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于學生來講,既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對象,又是各自家庭中的重要成員,還是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社會行為習慣等多方位因素影響,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反作用。因此,在教育資源整合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家庭和社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教師不斷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各種德育教學工作。對于社會來講,需要結合整個社會未來發展目標和學校德育的具體內容,為其創造一個良好教學環境。通過社會多方位主體共同合作,進一步提升德育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開展德育對學生成長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今后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德育教學所產生的影響。根據時代發展規劃和教育實際情況,結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深度凝練。根據教學資源方面的特點,對其進行推陳出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成長,進一步提升德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