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鴨暖鎮張灣小學 呂燕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個人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舉動以及思想觀念起到正確的指引作用。隨著當前社會時代的發展進步。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因此,新形勢下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應當及時與學校建立良性溝通,為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成長教育環境。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從父母的呵護之下獨立接觸這個世界,面臨著全新的成長環境,難免會有一些畏懼和抵觸的情緒,所以尤其需要小學教師和家長合作起來為小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原生家庭教育在一個孩子成長的路上是尤其重要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無聲的示范。當適齡兒童進入小學進行系統的學習,教師則扮演起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雖然小學教師基本都是師范教育專業畢業的,具備專業的教學水平,能給學生提供專業的課堂教學。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當前的每個小學班級有幾十個學生,教師無法實時關注班級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通過實行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大幅提升小學生的教學效果,實現無縫銜接保障小學生的文化以及德育整體效果。
在小學階段重視對學生的家庭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認知的全面發展,讓小學生意識到自身感興趣的事物并為興趣付諸行動,通過家庭的幫助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穩定的性格。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在小學生更準確地找到自身的興趣,推動學生的認知全面性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在新時代下的小學家庭教育,家長應當重視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包括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感恩、創新以及崇尚科學等良好品質。在小學階段,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幫助小學生養成自信、善于表達、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同時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優秀。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中,部分家長認為家庭只是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教育的職責應當由學校全權承擔,忽視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引導作用。一方面,由于當前我國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輩以及祖輩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會一律滿足,對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行為也沒有及時加以管教。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錯,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這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方法都缺乏科學性,它的負面影響是很明顯的。
在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家風會給孩子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個別家長忽視家風建設的重要性,自身言行不一就無法以同等的原則要求孩子。例如,當前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部分家長會在孩子取得良好成績后獎勵一部手機或一部平板,而后要求孩子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但是自身卻不顧場合“機不離手”,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做了壞榜樣。其次,家庭如果缺乏和諧融洽的氛圍也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對父母失去歸屬感,對家庭失去信心,這不利于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
在我國家庭教育理念中,大多數家長只關孩子的學習狀態而忽視了孩子的德育,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素質。個別家長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僅僅是監督孩子的學習,為孩子安排課外活動和提供物質保障。究其原因,家長主要受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以及學校對于學生評價的考核標準過于單一,給學生家長帶來了錯誤的認知,因此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家庭教育的諸多問題。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注重為孩子樹立互相尊重的理念,讓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得到足夠的尊重,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將心比心,理解別人,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之間也應當嚴格遵守互相尊重的相處之道,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尊重別人能讓學生養成自尊自愛的美好品質。學生只有在自我尊重的良好環境中成長,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以及步入社會后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除此,還應當讓學生懂得尊重和珍惜資源。在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中,每一位成員所代表的以及獲取到的資源是不同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進行資源的交換,為小學生營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推動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隨著當前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務工使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家庭教育任務則落到了祖輩身上,隔代教育的現象會長期存在。這就要求祖輩在對幼兒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樹立與時俱進的家庭教育觀念,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種家庭教育活動,學習最為先進的理念,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為習慣進行正確的指導,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監護和監督作用,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當前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的大幅提升,小學生意識不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甚至在互相攀比的環境中形成了虛榮心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注重培育學生勞動光榮的服務意識,讓小學生懂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培養學生節約節儉的美好品德。
新時代下的家庭教育還應當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小學階段應當重教會小學生如何進行感恩和知恩圖報。首先,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應當以身作則,營造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圍。例如在爸爸媽媽結婚紀念日時,爸爸給媽媽準備了禮物,媽媽在收到禮物的同時應當當著孩子的面向爸爸表示感謝,在這樣的場景下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自己家庭的愛同時也能學會如何感恩。重視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從小養成良好的禮儀禮節,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人格魅力,推動其今后的素質全面發展。
針對我國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另一原因是學生家長和校方沒有進行恰當的溝通。所以學校教師和家長都應當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家校合作為學生教育帶來的好處。首先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等社交平臺,讓家長和教師實現無縫對接。其次,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給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家長和教師首先應當達成教育共識,共同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可以留下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和父母進行討論,第二天在課堂上讓學生代表上臺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密切了家校之間的合作,而且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其次,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加上小學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盡可能注重自己的言行,并以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小學階段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為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才能潛移默化地培育小學生的感恩、創新等美好品質。家庭每一位成員的作用都不容忽視,每一位成員都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給小學生營造溫馨有愛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推動小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