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凌云
舞龍項目是我國寶貴而生動的民族文化遺產,被稱為“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傳統體育中的舞龍項目正是幼兒園健康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優秀項目活動之一。為此,我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對舞龍項目進行了創新,開創了“Mini舞龍”的項目活動。
“Mini舞龍”是通過講述舞龍故事、制作舞龍器械、欣賞舞龍表演、聆聽舞龍鼓樂、展示舞龍技能等多種方式,以小型舞龍器械為工具,讓幼兒在“龍珠”的引導下隨著鼓樂伴奏進行舞龍活動,以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本活動中,“Mini”主要體現在:幼兒年齡小;活動器材有短、小、矮的特點;活動規模小;活動時間短。
如何使“Mini舞龍”在幼兒園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在價值?如何通過“Mini舞龍”這一活動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促進幼兒園的文化特色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立足園所實際,展開了與“Mini舞龍”活動相關的研究,希望能為教師們提供直觀、具體的指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及園所的發展。
“Mini舞龍”活動,首先可以使幼兒獲得有關參加活動的人數、“龍”的外在形狀、運動方式等表象認知;其次,再使幼兒建立對該活動內在含義的認知;最后,促使幼兒獲得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在參與“Mini舞龍”活動時,幼兒的活動自主性和活動能力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揮,幼兒也獲得了極大的參與樂趣。同時,“Mini舞龍”活動弘揚了傳統文化,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培養了幼兒動手能力、發散性思維與想象力。這種參與感及獲得感進一步促進了幼兒更加愉快地投入活動,形成了活動的良性循環。
“Mini舞龍”活動是一個集揮灑個性與團結合作于一身的運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人際關系的發展。幼兒需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地在龍珠、龍頭、龍身、龍尾的位置上各司其職,共同展現龍的形態。
我園充分發揮地域優勢, 以“Mini舞龍”資源建設為支架,為本項目活動的園本化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Mini舞龍”力求打破原先教師單方面主導的桎梏和刻板的舞龍活動模式,堅持從兒童本位出發,尋找幼兒喜歡的和需要的舞龍主題。
活動力求走向“園外”。一方面,“Mini舞龍”活動的內容選自課題《龍泉:“小龍人”資源建設的實踐研究》,讓每個幼兒都有多次實地考察、探究的機會。我們力求突破“活動地點主要集中在班級”的限制,努力尋求家園社區聯動,形成資源建設的共同體,共同促進“Mini舞龍”活動的實施。一是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地拓展“Mini舞龍”的探索,從幼兒園延伸至家庭和社區,讓幼兒在親身活動中感受和學習。二是充分開發并利用人力資源,邀請舞龍專業人士、家長助教團的加入,讓幼兒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和學習。
另一方面,“Mini舞龍”活動的實踐研究注重個案研究與行動研究,注重教師的合理鷹架。“Mini舞龍”活動中,“捕捉→討論→生成→伸展→調研→評估”的過程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舞龍”培訓、“學習故事”和“觀察記錄”案例的研討,為教師提供了激發自我專業潛能的契機和舞臺,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凝聚了“園所文化”。
基于以上創新舉措,“Mini舞龍”活動在幼兒園的實踐才更具價值,全體師幼才能更好地獲得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