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潔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農業農村局 046000)
近些年,重大動物疫病不斷爆發和蔓延,對經濟、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僅會給國家和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而且對人類健康有潛在威脅。
動物疫病檢測在疫病防控中的首要作用是提前對可能出現或剛剛出現的動物疫病進行預警。在畜牧養殖場中,動物在出現疫病前都會有精神不振、喜臥、飲食不佳等癥狀,做好監測工作能快速發現疫病前兆,進而為控制疫病傳播或擴大提供更多的時間。并且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一些疫病病原體在土壤、飼料、水源中出現也能被立即發現,在其感染動物前就可以被扼殺在搖籃中,疫病防控部門或人員對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傳播渠道進行監控,以便對后續可能出現的動物疫病做出預警和處理。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常見動物疫病都有顯著的發病季節或發病趨勢,在特定時期會在某些動物身上發生,多是僅憑借疫苗無法預防的并發性疾病,一旦在動物群體中出現,需要及時隔離患病動物,避免擴大傳播。而動物疫病檢測可以提前預警到動物疫病的發生情況,在病原體感染大量動物前剔除單獨的患病動物,直接凈化病原體,以此保證絕大部分動物的健康安全。凈化疫病需要動物疫病檢測人員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在預警提示發出后,能立即尋找到病原位置或患病動物,使疫病得到凈化。并且在發生罕見或特殊的動物疫病時,直接凈化患病動物是消除病原體的有效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1]。
在畜牧養殖動物中,牛羊等動物很可能患有隱形疾病,一旦這些疫病沒有被及時發現,會導致動物產品或禽畜副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進而威脅到人類健康和國家糧食安全。并且《動物防疫法》 中將動物防疫定義為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動物疫病檢測自然也包括在動物疫病發生后,阻止疫病繼續蔓延所采取的各項措施。通過檢測畜牧養殖產品可以有效監測疫病,及時對出現問題的產品進行管控,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保障。
動物疫病檢測在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都應趨于一個整體,從養殖戶到防疫人員再到相關部門都需要協調配合動物疫病檢測工作,提高疫病防控中的質量效果。而健全的動物疫病防控檢測體系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善。首先是動物疫病檢測實驗室的建設,目前很多地區都配套了疫病檢測實驗室,不過其標準化和科學化程度還有待提升,應使其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滿足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疫病病原體、患病動物治療、疫苗試劑及各類動物產品檢疫的要求,也可以根據地方畜牧養殖和疫病防控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設施建設,提高疫病體系的合理性。其次,在有疫病檢測保障的基礎上,為了有效開展動物疫病檢測工作,需做好疾病預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應盡量提高動物疫病檢測的流暢性,相關部門或人員需要確認疫病數據的準確性,保證檢測工序的合理性,使動物疫病檢測工作能順利進行。然后,動物疫病檢測需要相關的技術水平,檢測人員及防疫人員都需要通過專業化的培訓與指導來提升自身能力,而且還要注重對新型動物疫病檢測技術的學習,發揮現代技術優勢,提高檢測工作質量,進而促進疫病防控的全面提升。最后,動物疫病檢測還需有相應的管理機制,明確相關人員的權責關系和防控力度。如在對動物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工作時,若正處于常見疫病爆發時期,需擴大檢查范圍,力求動物疫病預防與防治體系發揮最大的效果[2]。
動物疫病檢測從來都不只是國家或防疫檢測人員的工作,養殖戶本身的防控行為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更為顯著。養殖戶對疫病風險的自我防護程度是影響動物疫病引入、傳播和感染的關鍵因素。任何疫病防控措施或政策都不應忽視養殖戶的防疫工作。由于動物疫病防控需要公共政策干預,而過往的防控政策注重強制性和命令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動物疫病傳播,但也為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也是多數養殖戶對疫病防控重視程度不足,防疫行為薄弱的根本原因。從動物疫病防控角度看,可以分為檢測防疫階段和控制處理階段,過往動物疫病檢測手段薄弱,檢測防疫階段形同虛設,控制處理階段自然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而現今動物疫病檢測技術不斷發展,檢測與監測方法拓展,養殖化可以用較低的經濟投入獲得更大的行為效益,并且也遠比傳統強制命令類的政策更容易讓養殖戶接受。在實際提高養殖戶防疫行為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防疫宣傳手段外,防疫人員應積極宣傳動物疫病檢測的優勢,爭取養殖人員的配合,使疫病防控能有效落實。也應根據當地實際養殖情況和市場經濟開展防疫行為,從經濟角度宣傳動物疫病檢測工作的重要性,或是采取市場防疫限制,使參與動物疫病檢測工作的養殖人員獲得更多支持,以此提高其參與動物疫病防控的積極性。
現階段,網絡信息已逐漸得到普及應用,動物疫病防控也逐漸運用起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動物疫病檢測系統,以檢測實驗室或防疫站為中心,連接各畜牧養殖場,并對整個網絡監管體系做出整合,在動物疫病防控流程上,以綜合性網絡監督為基礎。增強信息化監督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跟蹤監測與實時管控的工作內容,這是由動物疫病特點所決定的。部分動物疫病的發病并不明顯,一些疾病在短時間內能導致禽畜死亡,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動物疫病的跟蹤監測,應盡量全面了解每一只被監測動物,包括其健康狀態、患病跡象、健康檢查時間等,使疾病管控得到全方位控制。并且可以在養殖地區周圍設置動物疫病檢測設備,依靠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對土壤、水源進行監控,統籌管理疫病防控。在動物和動物產品方面也能依靠現代化技術抽查出更可能患有疾病的動物或產品,進一步提升檢測質量。在現代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是畜牧養殖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動物疫病檢測也需隨當前疫病防控的趨勢,加強信息技術與設備在動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通過建立網絡監督體系實現跟蹤式管理,繼續提升動物疫病檢測效果[3]。此外,信息化建設要爭取到養殖人員及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使防疫基礎和防疫政策有機結合,在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的支持下,將網絡信息與其他要素相互融合,更好地發揮作用,形成良好的動物防疫檢測體系。
動物疫病檢測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國糧食食品安全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為動物疫病防控提供技術手段的基礎。分析和研究動物疫病防控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完善疫病防控體系出發,逐步提高養殖戶防疫行為,并增強信息化監督水平,才能揭示動物疫病檢測工作對疫病防控的改善效果,以此推動養殖產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