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幼兒園 李艷霞
幼兒的啟蒙教育是一個重要內容,幼兒啟蒙教育中培養社交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社會實踐能力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培養幼兒文明勞動習慣,讓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慢慢體會勞動的魅力。
勞動教育最初就是為了樹立孩子健全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的好習慣,熱愛勞動并積極參與勞動,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農村相較于城市而言有更多讓幼兒勞動實踐的舞臺,能夠讓幼兒獲得充分實踐的機會。在農村幼兒園日常活動中慢慢滲透勞動教育可以有效建立幼兒對社會角色的初步認知。幼兒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很淺薄,就社會角色認知而言還存在認知自我與他人關系的巨大困難,勞動是建立聯系的基礎,可以通過勞動教育讓幼兒慢慢建立對自我的認知,從而自然地將自己融入社會環境中。
在農村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有自己的地理優勢,農村環境相較于城市而言有更多能夠實現并提供勞動教育的場所。幼兒教師在此環境下可以通過日常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積極與幼兒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也能適當進行勞動。幼兒的智力發展大部分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勞動教育是幼兒啟蒙教育的一種類型,能夠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幼兒早期啟蒙教育主要通過教師的灌輸性教育為主,而勞動教育是改變幼兒灌輸教育的一種方法和途徑,通過勞動教育可以適當改變教師灌輸教育的方法,可以讓幼兒在勞動實踐中獲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綜合發展。
農村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總目標是希望根據其他層次教育發展的需求,關注幼兒成長發展情感,幫助幼兒建立基礎的自我和社會認知。幼兒對一切的認知都還停留在初始萌芽階段,無法準確地判斷自我存在的意義,也難以建立對自我在社會中的認知,而勞動是實現自我認知的基礎,對此,農村幼兒園可以在各個環境下對幼兒開展勞動教育,農村幼兒教師在環境的支持下慢慢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日常中,能夠讓學生了解自我,并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階段性目標是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具體的年齡階段,在幼兒教育中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勞動教育要以單元及層次需求為依據,逐步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要逐步以時間為單位,以內容為單位,在學年內完成一定量的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成為幼兒教育的日常,并從農村環境中尋找勞動點讓幼兒慢慢了解農村勞動的意義。
分類性目標指根據幼兒發展需求的不同,在各階段開展符合幼兒實踐能力及發展需求的勞動教育。幼兒教師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幼兒父母的農村勞作內容,比如簡單的施肥、澆水等,或者日常家務活動如掃地、倒垃圾等,組織幼兒學習并進行實踐,讓幼兒在家里也能適當進行勞動,將勞動教育延伸到幼兒日常生活中。
傳統幼兒教育觀念并不足以支撐學校和教師共同研究勞動教育的開展,所以教師個人和學校都應轉變觀念,樹立勞動教育新觀念。教師都明白要讓孩子多動手、多動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不能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所以在滲透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孩子學會探索,在勞動中慢慢成長。農村的點滴生活都是需要勞動的過程,幼兒教師要因地制宜利用農村資源展現勞動教育的特色,樹立勞動教育觀念,從實際出發,就地取材。農村幼兒園的孩子生于農村,長在農村,本身就對農村的一切勞動都有親切感,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充分利用農村的河、土、木、石等資源,讓學生自己動手創造,展現農村特色。幼兒教師是幼兒成長教育的先驅啟蒙者,農村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滲透需要教師根據環境來進行,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農村環境中可利用的資源,立足于幼兒的生活環境,為幼兒打造屬于他們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
農村幼兒園應在限定環境下深入挖掘勞動實踐教育的場地,盡可能地開辟屬于自己的綠植區,為幼兒提供勞動場所。而農村環境可以滿足幼兒園的這一要求,農村場地開闊,有足夠的資源可以為幼兒園開辟綠植區。首先,農村幼兒園的選址應最大可能地方便和滿足各村落的需求,以提供便利為主,讓各村落的孩子就近入學,所以一般農村幼兒園都建立在村落的中心位置,在土地資源獲取上能有效獲得當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其次,幼兒園中的孩子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對部分農村勞作內容都有熟悉感,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又一次開展有意義的勞作實踐教學能幫助幼兒加深對農村勞作的理解。最后,教師利用提供的場所可以在季節內帶領學生進行適量的農作物種植,由幼兒園統籌安排時間,在實踐區域內讓學生進行播種、施肥等,等待作物成長最后進行采摘,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給花卉除草、灌溉,讓這些比較簡單的內容成為幼兒勞動教育的日常。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農村幼兒園的優勢,幼兒園要充分開發土生土長的勞動教育資源,在農村幼兒園中貫穿勞動教育。首先可以利用農村本地的特產和自然物品,通過讓學生觀察農作物的成長過程的動態觀察,將勞動動態教育貫穿于幼兒學習的各個時間段內。比如稻谷的栽培,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稻谷在各階段的成長狀態,通過描述性語言將自己的觀察描述出來或者將之畫下來,讓幼兒有參與感。其次,在農村生活的日常勞動中,教師可以發起“一日”系列的活動,比如一日掃地、一日洗碗等,布置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并頒發相關獎勵,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最后,讓學生學會觀察,如察覺一年四季內家里、田里、地里的作物變化,然后自己動手參與作物的栽培。與此同時,幼兒園內也可單獨開辟出一塊土地,讓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栽培實踐。農村幼兒園要學會借助農村環境貫穿勞動教育,讓學生在萌芽階段對自我、勞動有基本認知。
幼兒啟蒙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通過基礎的勞動教育幼兒可以獲得基本的勞動技能,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實現更多的可能奠定基礎。因此,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幼兒園,都應重視在日常活動中慢慢滲透勞動教育,根據自身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制定出有效滲透策略。農村幼兒園要注重對環境的利用,運用自身得天獨厚的勞動實踐環境積極帶領幼兒進行勞動學習探索,釋放孩子天性,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