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 郭玉
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學科的培養目標,而“說”就是語文口語學習的目標。人際交往在生活中具有真正的價值,不僅能夠達到訓練口語的教學目的,還能增進學生語文訓練技巧的實踐性與應用性。
口語交流是交流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情感的一種活動。但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口語教學地位很尷尬,教師沒有強大的理論支持和有效反饋,學校與家長不重視語文教學的實際口語交際能力,導致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進展緩慢,甚至擱置。因此,有必要對小學口語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細致研究,以期找到解決當前口語交際訓練不受重視、教學效率不高等實際教學問題。
人際交流是在人與人或人與團體之間交流思想并反饋意見的過程,實現通過交流達成思想共識的目標。無論行業或部門,在個人、團體或公共場所進行的有效交流都代表了個人語言的包容性和個人素養。因此,在學校,如果學生從小就開始發展有效的溝通技巧,將會促進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
聽講座是學校常用的訓練教師口語交際教學能力的一種培訓方式,學校的上級部門經常邀請著名的教育者和教師來校開展講座活動。但是專家學者講座主要的培訓、方法就是向所有人展示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結果等,很少有時間與教師互動。或者在講座中只有一小部分教師問問題,大多數的教師只是填鴨式聽講,起不到有效啟發的作用,使講座淪為一種空談的形式主義,沒有實際意義。這種培訓下的教師自然也學不會如何與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很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作用,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在教育環境中,作為口語教學主導者的小學語文教師是在強調閱讀和寫作、忽略了聽和說的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因此沒有系統的口頭教育教學訓練指導,在經驗不足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很難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工作。如果沒有相關理論的支持和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教師只能“摸石頭過河”,導致口語交際教育效率低下。
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重點,無論是教材編寫還是課時比重,全都放在寫作上,關于口語訓練的教學材料少之又少。以2016 年以后的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教材為例,關于口語交際的教學課程只有4個課時,就數量而言,口語學習尚未上升到與閱讀和識字平等的重要位置,口語交際的教學課程的交流內容無法滿足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需求,無法培養學生的口頭交流技能,教學效果相對低效。
小學語文課中,口語交際訓練基本上是以問答形式為主要交流方式,課堂上,教師最喜歡的方法就是小組合作和情景訓練。小組協作培訓通常是作業由教師分配,大部分由小組中活躍的一兩個學生完成口語交際的主要環節,而其他學生沒有參與到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學方法枯燥單一將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也無法有效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有效地進行口語交流。
什么是溝通手段?溝通手段即溝通方法和技巧,溝通與三個要素密不可分:聆聽、說話和反饋。要想在人際交往視角中實現有效地交流,要有明確目標和適當的交流準備,在通信過程中要注意有效的通信方法。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老鼠嫁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會學生看連環畫,讓學生根據連環畫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將故事完整地敘述出來。教師在進入教學主題之前可以先放一段喜慶的敲鑼打鼓音樂進行情境導入:“大家快聽這是什么聲音?”隨后提問一名同學:“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會回答:“好像是誰家結婚辦喜事在奏樂。”這時教師接著提問:“那么大家來猜一猜新郎和新娘會是誰呢?”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當學生知道新娘是老鼠的女兒時,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對新郎的猜測上,教師可以趁著學生對此感興趣,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并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邊表演邊講故事給家長聽,完成與人交際的口語交際教學。創新交流方式、交流環境和教學環境的口語交流課程可以教會學生有效的溝通手段,讓學習氛圍更加活躍,口語交際教學更加有效。
人際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交流對象就是自己的同學與教師,因此,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實現人際交往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實現口語交際教學的高效率。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要的教育主體,很難找到機會和平臺供學生表達意見,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情況則大不相同,教師改變了課堂角色的構成,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小組內實現有效溝通,必須首先確保關鍵信息的傳遞必須恰當,其次,還需要有效信息的反饋機制,小組內成員發言的時候,其他組員應該停下手頭其他事,認真傾聽,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式進行思維訓練與情感表達。小組之間良好的信息傳遞與信息交流是模擬人際交流最好的方式,為口語交際教學的高效性提供支撐。
校園是口語交際的訓練主戰場,但是因為學生在校的課業負擔較大,內容較多,交際訓練時間有限。然而,口語交際的鍛煉、實踐往往是在課余,而且課余的訓練范圍更加廣闊,教師要在口語交際教學作業的預留上進行實戰演練的訓練,比如在家長微信群中為家長布置孩子在家的交際訓練,提供相關的口語訓練應用程序。時代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網絡信息技術也在發展,但口語交流仍然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與語言有關的藝術,因此,教師與家長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口語交際訓練舞臺,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多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交流是個人思維能力、定性修養和心理認知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是訓練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主要戰場,盡管口語交流已經引起了教育部門和教育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但在這一教育改進領域中,很少有成功的教學實踐案例。小學是學習的基本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口語教學的黃金階段,所以口語教育應從兒童開始。口語交際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能為學生日后各學科學習與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