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春江幼兒園 謝丹
幼兒的成長不僅依賴于環境,還會作用于環境。幼兒和環境之間的相處方式影響著幼兒成長的質量,創設閱讀環境有助于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在新時期兒童行為觀察理念中,支持性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主題備受關注,如何在幼兒園大班的閱讀區進行新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重點話題,以下是筆者進行的具體分析。
幼兒園大班閱讀區新材料的投放和利用情況表現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閱讀區的整體布置空間是狹小的,基本上沒有建設相對私密的閱讀空間。閱讀區的書籍數量多且雜亂,尚未進行系統化的分類。幼兒園開展的閱讀活動經常是沒有目的性的閱讀,無法充分地培養大班幼兒閱讀興趣。第二個層面是立足于閱讀區的游戲形式單一,大班幼兒對閱讀區講故事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可是故事內容總是圍繞幾個書籍展開,講述的內容是相對簡單的。閱讀游戲沒有創新元素也沒有拓展,幼兒學完故事之后將書籍棄之而去,由此大班閱讀區不僅存在著材料的匱乏現象,還存在著閱讀經驗不足的現象,需要引起幼兒教師高度關注。
在以往的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環境的創設主動權與控制權均在幼兒教師的手中,幼兒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此種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幼兒個性成長特征,因此幼兒教師要積極地把主動權還給幼兒,使幼兒自主創造閱讀的小天地。一些幼兒介紹:“我喜歡坐在卡通造型的沙發上閱讀書籍,因為這樣書本可以隨手拿到,比較方便。”還有一些幼兒介紹:“我們的書本有些亂,有些時候找不到想要看的書。”教師問:“那應該怎么辦呢?”有的幼兒提議:“我們可以把這些書進行分類!”其他的幼兒紛紛響應這一個提議。隨后各種各樣的語言交流充斥著閱讀活動,如“我喜歡在寬敞與舒適的地方看書”“我喜歡聽故事”“我想要通過畫板畫出故事中的人物”等幼兒之間興高采烈地溝通著,互相交流心中所想。接下來幼兒教師把幼兒的心聲告訴給家長,讓家長與幼兒一同收集畫板等一系列材料,購置了地墊與抱枕、含有卡通造型的書架等,使幼兒閱讀區的環境出現良好轉變。在擴展閱讀區的范圍之后,幼兒擁有了自主閱讀的空間,可以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幼兒共同努力,對書籍進行分類,張貼了對應的標記,由此給幼兒提供環境創設的主動權,還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
幼兒教師在大班閱讀區環境創設中,需要給幼兒提供可操作性的閱讀材料,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帶領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參與閱讀活動。材料是幼兒加入閱讀活動的媒介,對閱讀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閱讀材料均能對幼兒的成長產生差異性的作用,豐富幼兒閱讀知識面,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所以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學習能力與發展需求,補充與刪減大班閱讀區的閱讀材料。
此外,幼兒教師可給幼兒投放常規閱讀材料,和幼兒一同商量之后,把閱讀區劃分多個部分,包含閱讀寫作區、閱讀傾聽區與閱讀操作區,培養幼兒聽說讀寫基礎能力,使幼兒感受到聽說讀寫的多元化特征,激發幼兒多個感覺器官的運作,給幼兒提供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條件。在閱讀寫作區,教師鼓勵幼兒把心中的想法通過繪畫與符號的形式加以表現,給幼兒提供多種多樣顏色與尺寸的紙張,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地描繪。并且圍繞幼小銜接的書寫要求,給幼兒介紹象形字,調動幼兒寫作熱情。在閱讀傾聽區,教師給幼兒錄制優美的散文以及童謠,樹立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意識,加強幼兒鑒賞能力,深入地感受語言美,找到語言的獨特魅力。最后是閱讀操作區,教師在閱讀區中提供多樣化的材料以及工具,組織幼兒一邊觀看一邊畫出繪本的內容,或者通過拼一拼和剪一剪的方式制作繪本圖書,利用橡皮泥捏造繪本中的故事人物,制作故事和繪畫背景圖,以做一做和擺一擺的方式創造愉悅的閱讀情境。
案例一:蘭蘭在閱讀書籍《我愛你》,描述的是霸王龍與平頭龍之間的互相關愛故事。在閱讀得津津有味時,鑫鑫把蘭蘭手中的書籍搶走了,念叨著:“這本書你已經看過了,今天輪到我看了。”這樣兩名幼兒之間產生矛盾與沖突,最后把書籍撕壞了。蘭蘭直接說:“都怪你,你看書被你弄壞了,我都不能再看了。”把書扔到地上憤怒地走開了。鑫鑫看到破壞的書籍,說道:“我也不看了。”于是轉身離開,這個繪本孤零零地躺在了地上,在閱讀活動時間過后沒有幼兒撿起來。此種情況時常發生,所以幼兒教師在課堂上,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問一問其他幼兒應該如何處理問題。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一起看,應該學會謙讓。”有的幼兒說:“把書搶壞了誰都看不了,這樣做是不對的。”有的幼兒說:“我們把書粘在一起吧,這樣我們還可以繼續閱讀。”有的幼兒說:“把書扔在地上會把書本變臟。”幼兒互相討論著,教師提出問題:“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后,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晨晨說:“我們可以做一個閱讀規則,這樣可以避免書籍損壞。”紅紅說:“我們可以建設一個圖書修理站。”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生成了閱讀區的閱讀規則,即保持安靜、愛護材料。在問題出現后,幼兒教師需及時帶領幼兒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樹立幼兒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幼兒園大班閱讀區新材料環境創設的效率。
案例二:樂樂正在進行繪本沙盤游戲,在沙盤中擺放了恐龍泥塑造型,可是因為沙子比較少,出現沙子的不聚攏現象,這樣恐龍不能“站”起來,在樂樂絞盡腦汁思考時,然然走了過來,對樂樂說:“沙盤中的沙子太少了,要是多放一些沙子可能就好了。或者換一個小盒子,是不是可以讓恐龍“站”起來呀!”樂樂聽從然然的意見,兩人共同找到一個小盒子進行替換,這樣恐龍泥塑造型可以站起來了。可是又出現了操作更加不方便的問題,兩人共同商議,換上了大盒子。這時壯壯跑了過來,把塑料袋鋪在了大盒子上,接著倒了一些沙子,又拿了杯子倒了點水,開啟了沙池里的塑形游戲。壯壯發動腦筋創造游戲環境,充分地活躍閱讀區游戲氣氛,幾位幼兒開心地在游戲場景中陶醉著,不僅強化閱讀區材料利用的效果,還達到了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的目標。
綜上所述,教師是幼兒園學習環境的總設計師,而幼兒可以做好小小設計師的工作,幼兒教師應該及時把環境的創設交給幼兒,和幼兒一同商討環境的改變,共同在閱讀區內投放幼兒需求的材料,滿足幼兒閱讀成長的條件,激發幼兒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適宜的環境帶動幼兒健康成長與學習,把幼兒園大班閱讀區新材料支持性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