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豐澤區實驗小學 吳毓青
文化理解能力是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核心素養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分析、理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年代的文化藝術作品,充分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內涵。它是一項基本的藝術鑒賞能力,學生在增強文化理解能力時,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并能從審美的角度理解文化的內涵。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和課堂教學一步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教材是我們開展教學工作最為主要的教學資料,在通過對教材的主題分析之后,我們可以結合教材設計展開教學,這樣使學生能對主題內的文化進行理解。教材在設計相關知識時能遵照學生內在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對知識進行梳理和設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呈現能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科的文化內涵。美術教材在設計過程中,更是以單元的形式呈現出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這樣學生在章節內便能有效提升對單一文化的理解能力,久而久之學生整體文化的理解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互動交流是提升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能很好地發表自己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并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互相促進對文化的理解,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相較于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之間互動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組內互動的形式能緩解對教師的抵觸心理,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內學生還可以感受到他人對于同一作品的不同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指的正是不同人對于文化有不同的理解,通過交流便能綜合提升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兵馬俑》的教學過程中,兵馬俑作為一項中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學生對于兵馬俑壯觀而又神奇的特點能產生極為濃郁的興趣,這時學生將會針對這藝術作品產生自身獨特的見解。在小組內,學生將會充分地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觀點和看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其中蘊含的文化理解進行闡述,然后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兵馬俑所代表的中華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在課堂中進行拓展能使學生對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教材通常只對某一部分特有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樣的形式能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啟示,使學生了解背后的文化,但僅是這些文化無法使學生加深對其中文化的理解,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拓展引入其他相似或相同的文化作品,讓學生進一步探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尋找其中的關聯,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拓展的形式是對課內教學內容的拓展,通過拓展,學生的眼界將會更加開闊,所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變得不同,甚至會對原有的作品產生更多的理解,這對學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通過對不同作品的欣賞,學生能看到美術作品背后蘊含的各種魅力。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內涵是提升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作品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感受作品內涵便能感受到該作品代表的民族文化。
首先,文字描述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作品內涵的感受,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在文字中學生能更好地對其中的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學生更能結合文字中的意境去感受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尤其是中國的古詩,富有一定的意境,在古詩韻律的熏陶下,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作品將會有更多的感受。例如在《給文章配畫》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設置欣賞教學,使學生對這一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此時我們可以針對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設置配畫,然后結合李白天馬行空的寫作手法以及詩歌中的韻律,讓學生感受配畫中的藝術美。因為詩歌本就具有一定的畫面感,通過配畫將兩者有機結合,學生的對作品將會有更好的感受,同時也能使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音樂同美術一樣,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二者是共同進步的,同一時期美術和音樂必然可以共同展示出這一時代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我們在美術的課堂中可以借助這一形式,讓兩者共同促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例如文藝復興運動,這一時期的西方不僅涌現出大量的美術作品,同時鋼琴樂交響樂等音樂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我們可以讓兩者有機結合,使學生在靜謐優美的環境下感受美術作品,從而使學生對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各地的學??梢酝ㄟ^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更為直觀的影視資料,影視資料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有著很大的幫助,很多美術作品的展示,單單依靠圖片這種靜態的形式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尤其是某些建筑型的作品,通過影視能更好地觀察該作品立體中所存在的藝術性,使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能更加震撼,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文化欣賞理解能力的作用。
賞評活動是欣賞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賞評活動能讓學生會對美術作品中的文化有更為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在賞評活動中教師還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觀察學生通過教學獲得了哪些文化理解,也能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然后在下一節課得以改進。
賞評活動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藝術性進行分析,了解作品在創作過程中有哪些獨特的地方,感受其中所蘊含的藝術,所以賞評活動第一個教學目的便是使學生對作品所具備的藝術性能有全面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對作品進行全面的賞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以小組為單位,教師通過提問使教學內容以遞進式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經過學生的討論,學生對作品藝術性的審美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在賞評活動中除了對作品的藝術性進行分析之外,第二步便是要賞評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賞評作品文化內涵是一項極為艱難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感受往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能感受到作品中國家和時代的文化特性,同時也要將學生的意見融合其中。此時我們可以通過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通過這樣的形式,既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又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就其中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論,從而保證思維理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總的來說,美術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使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但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項較難的工作,學生通過積累和活動才能有效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此時我們應當結合教學設計和各種活動的優勢,使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逐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