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平南鎮中心小學 張瑞寧
在新時期背景下,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從整體角度上來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一些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基本都十分看重知識技能的教授,對于其他方面比較忽視。具體表現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基本都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不能與學生展開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學生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這樣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僅停留于表層,學習興趣缺失,教學目標自然難以有效達成。而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比較復雜且抽象,為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并不是很輕松。再加上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純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進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擾。而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強調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盡可能讓學生動手操作與探究,這樣學生便能很好感受到學習樂趣,興趣自然也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在信息時代下,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信息技術,所以要想在這種社會立足,掌握信息技術十分有必要,而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正好契合這一點。具體就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并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機會。簡單來說,就是對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便盡量不講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在發現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便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進而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獲得理想的發展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最為顯著的特點便是其操作實踐性,不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導致學科魅力難以有效體現出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掌握。針對這一問題,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合理落實任務驅動教學法,借助此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讓學生動手實踐,這樣便能有效發揮出學科魅力,進一步鞏固學生課堂所學,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遨游因特網”這一節知識教學中,因為內容存在很強的實操性與連貫性,所以教師便可以借助任務驅動來組織開展教學。首先,讓學生尋找并且打開自己電腦界面上的IE,之后再讓學生在其中的瀏覽器窗口訪問百度,最后搜索自己喜歡的內容。通過這緊湊的任務牽引,便能很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對于本課程知識的理解也能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實現高效學習。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良好的信息意識的具備十分重要,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采用合適的手段進行培養。具體可以從體驗與適應著手,使學生對本課程從陌生到熟悉,最后再到熟練應用,這不僅是新課改要求,還是學生發展需要。例如,在“收發電子郵件”這一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向往獨立管理自己的心理為教學基本出發點。具體流程如下,先給學生進行收發郵件的演示,讓學生了解其基本操作與優勢;然后用收發郵件與書面信息、手機信息等進行對比,這樣便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收發郵件的特點認識,如能夠圖文并茂、附帶信息量大等;之后合理進行教學延伸,給學生呈現郵件收發的各種場景,如公司招聘、學校發考試成績等。在該節課教學中,教師并不需要做過多的要求和解釋,只需要從學生的生活、科技認知等角度進行展示和誘導即可,這樣便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目標有效實現。
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乎學生的學習成效。不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都覺得信息技術課程生硬化與形式化,不愿意參與其中。而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說,要想實現高效的教學,最為首要的任務便是注重興趣引導,具體可以引入豐富的內容,同時獨特化、個性化地引導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助力。例如,在“認識Word”這一節知識教學中,學生對于單純的文字編輯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對此,在基礎操作環節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自身所學做電子報刊主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區分記事本文檔編輯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感受一下工具欄中各種功能的個性化操作。在操作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進而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為接下來的高效教學做好鋪墊。
信息技術雖然存在很強的實踐操作性,不過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不過在傳統教學中,部分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大都側重于實踐操作性,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的學習地位十分被動,難以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需要教師積極轉變這一現狀,嚴格遵循跳出常規、難度適中這一原則,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質疑。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教育所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就教師教學來說,沒有必要一味趕進度,而是應該加強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心理需求,積極進行傳統教學觀念的更新,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間,這樣才能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其今后學習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