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成
(甘肅省漳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748300)
因飼養管理不當或患某種疾病,妊娠期母牛通常會出現流產,包括隱性流產、小產、死胎、早產、胎兒腐敗或浸溶等,流產發生率為10%左右[1]。多種原因都可導致母牛發生流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機械性流產是指妊娠期母牛受到各種外力的影響而引起的流產,如母牛互相碰撞、受到驚嚇、劇烈運動、暴利驅趕、腹痛起臥、滑到擠壓、受到粗暴的直腸檢查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胎兒不穩定。
如果妊娠期母牛得不到均衡、全面、科學的營養,會導致母牛膘情較差、身體瘦弱、體質差,母牛的營養攝入本身很難滿足妊娠期的需求,更無法滿足胎兒的生長需要,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母牛很容易發生流產。同時,母牛長期缺乏VA、VD、VE等維生素和硒、鎂、鐵、錳、鈣、磷等各種微量元素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母牛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也會容易發生流產。
有些藥物或疫苗明確標注孕牛不可使用,如果養殖戶沒有按照使用說明或者在獸醫的指導下使用,會導致流產,如前列腺素、催產素、己烯雌酚、氫化可的松、醋酸、硫酸鈉、地塞米松、卡巴膽堿等妊娠期明確禁忌的藥物[2]。
如果母牛產后沒有加強護理,因產后胎衣不下而導致其患有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等生殖器炎癥,雖然不影響母牛的正常受孕,但一旦炎癥嚴重,會侵害胎盤,對胎兒帶來不危害,也可導致流產。
妊娠母牛的良好生長需要完善的飼養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可導致母牛流產。若妊娠母牛的飼養環境溫度超過35℃或放牧時間不合理,會受到熱應激的影響,表現出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呼吸加快等癥狀,此種情況很容易流產。另外,夏季高溫多濕的環境容易導致青貯飼料發生霉變,母牛采食后會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機能紊亂、體況不佳而引發流產。
很多疾病都可導致母牛發生流產,如布氏桿菌病、衣原體、胎兒弧菌病、胎盤毛滴蟲病、牛環形泰勒蟲病等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原可直接侵害胎膜、胎兒和母牛的生殖器官,導致胎膜絨毛發育不全或無絨毛、胎兒發育不良、子宮內膜壞死等,進而誘發流產[3]。此外,母牛的子宮畸形、羊水多也可引起其流產。
部分養殖場為節省飼料成本,即使有飼料已發生霉變也不舍得扔棄,依然飼喂給妊娠期母牛。若妊娠期母牛長期采食霉變變質的飼料會在體內不斷積累毒素,當毒素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引起流產。另外,飼料品種較差或飼草中有殘留農藥、激素等也是母牛流產的誘因。
如果妊娠母牛連續3 次有子宮脫垂或流產情況,很容易出現習慣性流產,這主要由黃體酮分泌不足和子宮發育不全引起的。
除了上述幾種外,有的母牛還存在酸性流產(因長期采食大量的酒糟、青貯玉米秸稈等酸性較大或含酒精的飼料導致的流產)和激素紊亂性流產(因妊娠期的黃體酮和雌性激素分泌紊亂導致的流產)。
母牛流產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疾病,發病率較高,不僅會直接導致胎兒死亡,降低母牛的產犢率,更會破壞母牛的正常產犢間隔和時間,使產犢間隔和空懷天數延長,這不利于母牛繁殖性能的提升,直接影響母牛的終身產犢數、產奶量和該胎次的泌乳量。因此,應做好預防母牛流產的常態化工作,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加強預防。
(1)合理控制妊娠母牛的營養。妊娠期母牛需要較多的營養來滿足自身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在妊娠期一定要加強母牛營養,特別是飼料中要富含VA、VD和VE等各種維生素及硒、鎂、鐵、錳、鈣、磷等微量元素以滿足早期胚胎的正常發育所需,以免因營養不良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且在妊娠階段死亡。但如果妊娠前期母牛的膘情適當不用刻意增加飼料的營養,以免母牛體型過肥,只需按照空懷期的營養標準來飼喂。在妊娠中后期需要適當調整飼養配方,增加營養水平,可以多添加一些青草料、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2)保證飼料、飼草的高品質。飼料、飼草的質量差也是引發母牛流產的原因,因此,飼養員一定要加強飼料和飼草的存放,避免發生霉變,如果出現霉變問題,一律丟棄不可再繼續飼喂母牛,否則會發生霉菌素性流產。不僅如此,養殖戶在購買飼料和飼草時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再三檢查飼料質量,不可貪圖便宜購買低質飼料。(3)妊娠母牛不宜采食酸性較大或含有酒精的飼料,因此,妊娠母牛應禁止飼喂酒精、豆腐渣,并在添加碳酸氫鈉緩沖劑的情況下少量飼喂青貯玉米秸稈(一般不超過粗飼料總量的20%),如此可避免母牛出現流產、產死胎或弱胎的情況。
母牛容易受熱應激的影響而導致流產,所以在炎熱高溫的夏季,要加強防暑降溫工作,可在牛舍和運動場地周圍種植一些草木、在運動場地搭建涼棚,起到降溫作用,避免母牛受到熱應激的影響[4]。當然,如果有條件的養殖場還可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自動控溫設備,控制舍內溫度在35℃以下。在飼養環節要進行合理分群,將妊娠母牛與空懷母牛分開飼養。除此之外,還要對妊娠母牛采取小欄散放飼養或者拴養,不可大群飼養,避免發生互相抵撞而發生流產,所以,養殖者可根據實際飼養情況合理分群。要給母牛提供清潔無污染的飲水,并在發汗和空腹時提供溫水。
為了避免妊娠母牛群受到驚嚇,要避免在牛場周邊燃放煙花爆竹,特別是春節期間禁止燃放。工作人員在給母牛進行日常打針時,抓牛的動作一定要輕緩,切忌毆打母牛、突然靠近或暴力驅趕,否則母牛容易出現急轉彎、跌倒等行為,而發生流產。另外,在做陰道和直腸檢查時的動作也一定要輕柔。
如果妊娠母牛患病需要藥物或疫苗治療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的使用說明或在獸醫的專業指導下進行,不能給母牛服用有流產作用的藥物。同時,在抓牛、打針、用藥過程中注意動作要輕緩。為防止母牛出現習慣性流產,可根據上次流產的時間提前半個月對其肌肉注射黃體酮。而且要加強布魯氏桿菌病、衣原體病、牛環形泰勒蟲等疫病的治療和預防,并加強消毒、隔離、無公害化處理、淘汰等管理,避免因牛群發生疫病而流產。
母牛流產可嚴重影響養殖經濟效益,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視,可根據病因加強相應的預防管理,避免流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