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菜子中學 王祿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常常存在一種情況,即結合實際的教學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歷史教學也是如此,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師把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作為教學的重點,所以,歷史教師要在課堂上基于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根據學生的個性等基本情形,因材施教,注意用合理的引導方法來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喜愛,培養學生對歷史教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
課堂導入是所有學科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關系著一節課的質量,關系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中歷史學科更是要注重課堂導入的方法,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每一節課程都是由眾多的歷史事件構成,背后隱藏的是一個個豐富的歷史故事。所以,教師從歷史故事進行課堂導入恰到好處,既可以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將歷史教材中的一部分內容優先講解,有利于整個歷史課堂的開展。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同時存在著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初中生這一時期特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主體作用,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一節課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課堂導入環節,如果能夠抓住學生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將非常有利于整個課堂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學生學習《秦統一中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介紹給學生,然后導入秦滅六國的故事,秦王嬴政是如何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為了統一中國,嬴政在政治上做了哪些準備,嬴政在人才選擇上是如何做的,可以將李斯、韓非的人物故事生動地講解出來,再適當以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提問:如自己若是秦王,會如何做?讓學生能夠置身故事情境當中,換位思考,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環節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學習過歷史學科的學生對歷史的普遍印象是枯燥、乏味、難記憶,許多時間、人物、事件等經常容易記憶混淆,在歷史中發生的真實故事反射到書本上,就變成了類似“骨架”的內容,缺少飽滿的“血肉”。針對這一問題,歷史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把“骨架”豐富起來,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填滿生動的故事,盡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歷史事件再次呈現給學生。
目前,初中歷史教材中會配有一定數量的人物圖片或者當時歷史背景的地圖,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圖片的直觀性這一特點,結合插圖對歷史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加強歷史知識的趣味性。
例如,在講解《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語言對祖沖之的畫像進行生動描述,將《女史箴圖》(摹本·局部)這一圖片填滿故事,讓圖片變得有血有肉,讓圖片中的人物能夠鮮活起來,使刻板的圖片變得飽滿,讓學生愿意主動去了解這段歷史,了解這段歷史中涉及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除了書本知識的插圖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視頻、圖片、音頻等結為一體,可以將電視劇或是歷史紀實等進行展示,如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時,可以播放易中天在節目《百家講壇》中對三國時期的講解,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看得著、聽得見,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所以,豐富的教學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手段。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好的課后作業,可以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探索興趣,引起學生對歷史的好奇心,鍛煉學生動手、思考、獨立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師不僅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而且更應該注重課后作業的設計。
例如,在學習《東漢的興亡》這一課時,將課后作業設置為“你認為東漢為什么會出現黃巾起義?請簡單描述黃巾起義的路線和過程”,引導學生去查找資料,補充教材中沒有提到的歷史知識,同時了解古代中國各地的分布圖,懂得橫向了解歷史結構。簡單說明起義過程,可以讓學生仔細了解這段歷史,“為什么”有助于學生思考探索東漢王朝存在的問題,反思當下社會官員腐敗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在學習思考后可以得出這一結論:只有依法治國、官吏清廉、公平公正,才能創造和諧美好的家園。這樣既能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鞏固,還能激發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精神的同時,促進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歷史學科來說,讓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是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及總結能力。開展課外實踐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外選題,讓學生自己去查找史料,尋找答案;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讀一些小故事,將讀后感分享給大家;如果遇到小長假,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游玩人文景區時,將觸手可及的歷史建筑與所學的歷史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
近幾年,重走絲綢之路的旅游線路頗受國內游客的青睞,如果學生選擇此線路進行游玩時,可以帶著歷史課本中《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歷史知識進行游覽,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目的,絲綢之路的具體線路,將古代地名與現代地名對比學習,知道西漢王朝是如何對西域進行管理的,這些都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中國國土主權的認識,對今天的“一帶一路”產生一定的感想,尤其是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具有深刻的認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簡單的課外活動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舉辦知識競賽、繪畫歷史板報,分享歷史小故事等課外實踐形式,幫助學生收獲更多的歷史知識,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情境中。這種將歷史知識結合課外實踐的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顯著的效果,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教材的基礎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維度,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格局,學會探索歷史知識背后的內涵,為以后的歷史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學好歷史學科極為重要,因此,教師應該正確利用教學手段,對學生展開興趣培養。歷史故事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為整個課堂的開展創造好的開端;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可以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的理解;課外實踐活動能夠開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強探索能力,使學生懂得以史為鑒,對我國一些重大政策的頒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