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獅市永寧中心幼兒園 董雅詩
本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其自身的獨特價值。通過實地調查可知,本土資源與人們實際生活有緊密聯系,在游戲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幼兒理解和學習社會性活動,加深幼兒的印象與記憶。
幼兒園要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資源,開展主題游戲活動。教師要對本土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將其收集、整理,然后細心篩選,選擇適合融入幼兒園主題游戲的本土資源。比如,永寧黃金海岸,紅塔灣,觀音山的貝殼、海螺、鵝卵石和細沙,石獅永寧老街的名人故居、舊石板路、老厝石雕、妝糕人手藝等。教師可以依據幼兒園游戲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拓展,搜集本土材料來豐富游戲材料,為幼兒營造開放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參與主題游戲,增加幼兒的游戲體驗,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和提升,使他們感受家鄉文化,體驗游戲的快樂。
在閩南童謠的教學中,通過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將音樂和游戲互相滲透,讓幼兒能玩中有樂、樂中有學,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能夠開闊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探究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另外,收漁網、跳皮筋、追影子等民間游戲都可以娛樂身心,教師要在活動中投放相關的民間游戲材料,提供活動場地,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類主題游戲中。
第一,在幼兒園主題游戲與傳統文化的整合中,要堅持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本,以開發本土資源為本,關注幼兒的發展,弘揚寧鄉傳統文化,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質樸情感,以家鄉的資源熏陶幼兒。促進幼兒充分、和諧、全面發展,并通過體驗、探索、嘗試、學習豐富幼兒感性經驗。例如,教師創編讓幼兒認識寧鄉土特產的游戲,并在教室中設置民間游戲玩具區,讓幼兒切實參與到民間游戲活動中。也可以通過特色游戲“跳格子”來引導幼兒認識數的序列。在端午節的主題游戲活動中,教師在教室內布置菖蒲、蒜頭、艾草,帶領幼兒參觀賽龍舟比賽。同時,邀請家長到教室中教幼兒包粽子,讓幼兒能夠體會、感受、經歷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
第二,閩南各類民俗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比如激情飛躍的龍舟競賽,獨具特色的“中秋博餅”,號稱“音樂活化石”的南音,一直經久不衰地被人們所吟唱。閩南民俗文化之美,值得我們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賞,更值得我們用心去傳承給幼兒。比如,閩南童謠《扒龍船》體現了端午節龍舟比賽時的歡騰場景。在教學中,教師設計邊吟唱童謠邊玩“龍舟競渡”游戲,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并排成四列,后面的幼兒依次抱住前面幼兒的腰,或者拉住衣服,邊吟唱童謠邊蹲著模仿“扒龍船”的動作,有節奏地向前走,哪一組先劃過終點就是冠軍。
第三,本土文化具有地域性、傳承性、傳統性、歷史性,同時也具有創造性、發展性、現實性。比如,我園舉辦的“家鄉的羽毛球拍知多少”主題游戲活動,利用散游活動的契機,將幼兒帶領到羽毛球拍場觀看球拍的生產和制作過程,回園后為幼兒創設玩羽毛球拍、說羽毛球拍,做羽毛球拍的主題游戲,讓幼兒對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萌發自豪感、成就感,這樣的教育活動具有極其深遠的價值,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其參與到探索活動中。
在幼兒園主題游戲中,要發揮本土文化資源的重要作用。比如,在玩“舞獅舞龍”一類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用廢物制作獅頭與龍頭,并用彩帶進行裝飾,滿足幼兒的娛樂需求,同時可以避免過于沉重的道具會讓幼兒無法承擔重量,增加不必要的安全隱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間游戲都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有些民間游戲在設置上就屬于成年人才可以完成的,則應當剔除,或考慮以幼兒可以接受的方式開展。比如踩高蹺民間活動,雖然它深受人們喜愛,但是在與幼兒園主題游戲整合時,教師需要考慮幼兒的平衡能力與實際身體狀況,為了保障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安全,可以在道具的選擇上多下功夫,提高游戲活動的安全性。
在永寧本土文化中,除了有趣味多樣的民間藝術、抑揚動聽的本土童謠、風味獨特的鄉土特產、濃郁特色的民風習俗,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與獨樹一幟的地方特色,為幼兒園主題游戲活動的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永寧除了老街故事多,另有一多就是番仔樓。這些番仔樓多為20世紀初由南洋歸國華僑所建,漢林樓就是其中一座。這座建于1947年,集鋼筋混凝土、磚、木、石綜合結構的中西合璧三層大樓,在當時壓倒一切的著名洋樓。在主題游戲中,教師必須把重點放在幼兒身上,以幼兒的視角為出發點來設計主題活動,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準備方塊積木、木頭積木、軟塑小精靈等材料,對幼兒進行分組,帶領幼兒用方塊積木進行插接,創設永寧漢林樓的情景,并注意構建物體的形象和色彩的搭配。教師一邊教幼兒搭建,一邊為幼兒講述永寧漢林樓的建設過程,與漢林樓在永寧的歷史故事,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夠互相幫助,共同探討。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深入挖掘本區域海洋文化元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海洋文化傳承的必要路徑。海洋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傳播形式,教師可以挖掘黃金海岸的自然文化資源,設計主題活動,讓幼兒更加了解家鄉的海洋文化。比如,在中班段開展以“舌尖上的海鮮”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餐桌上辨識常見海鮮。為幼兒展示海苔、魷魚干等海鮮做成的小零食,再以多媒體展示海苔、魷魚等實物圖片,讓幼兒試著對號入座,猜對的幼兒可以品嘗小零食。幼兒對品嘗海鮮的游戲充滿興趣,很快記住了多種海鮮的味道與外形。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親近社會,了解他人,認識生活,從而在無形之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形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
著名教育家馬斯基說過:教育必須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傳統和特點。民間飲食文化可以充分體現本地民風民俗,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幼兒園要立足本地實際,開發與實踐“鄉土飲食文化”,圍繞傳統美食、特色小吃、家鄉特產等方面建立主題網絡,生成了“永寧煎包制作”“好吃的面線糊”等系列主題游戲活動,增添教學活力。比如,可以讓家長帶幼兒參觀、品嘗“永寧阿譚煎包”的制作過程,并從視頻上加深對包子制作的了解。教師為幼兒創設加工與售賣包子的主題游戲,在主題游戲活動版塊制作過程中,讓幼兒積極參與,通過與環境、材料的合作,使他們感受到了布置環境的喜悅,并了解家鄉特色飲食文化,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實感受到“永寧美食”的氛圍。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育中,可以在主題游戲中引入本土資源,充實幼兒園游戲內容,同時加強游戲引入質量,幫助幼兒樹立愛家鄉、愛祖國的意識,弘揚當地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