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虎 葛位西 王熠略 張甜 田志龍 張楠
(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工作站 462000)
隨著物種資源多樣性越來越匱乏,世界各國對畜禽品種培育技術研究日益重視,保護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日趨凸顯。我國政府對品種資源保護及培育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目的是提升畜禽品種的競爭力和生產力,充分發揮畜禽品種的雜交優勢,改良原有品種,實現畜牧業發展由量變到質變。本文通過介紹河南省主要幾種代表性培育畜禽品種,探討其主要技術,提出選育改良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種業被譽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優質畜牧、種業先行”,畜禽良種既是畜牧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我國畜牧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調研指出:“要大力開展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為進一步增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貫徹實施的針對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組織開展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修訂工作,形成《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 年版)》,收錄畜禽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入品種等948 個。地方各級政府給予高度重視,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印發 《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明確指出要加強資源收集保存,做好基礎研究與深度發掘;山西省人民政府下發實施意見,確定“制定保護規劃,明確發展方向”“開展普查收集,確立保護名錄”等六大重點任務。課件建立健全的育種體系,提高畜禽種業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水平,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是形勢所趨。
根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 年版)》 收錄,我國現有畜禽品種主要包含:(1)豬:地方品種83 個、培育品種25 個、培育配套系14 個、引入品種6 個、引入配套系2個;(2)普通牛:地方品種55 個、培育品種10 個、引入品種15 個:(3)綿羊:地方品種44 個、培育品種32 個、引入品種13 個,山羊:地方品種60 個、培育品種12 個、引入品種6 個;(4)雞:地方品種115 個、培育品種5 個、培育配套系80 個、引入品種8 個、引入配套系32 個等。綜合分析,我國地方品種資源豐富,豬、雞品種總數高達200 余種,但培育畜禽品種較少,有待進一步開發推廣。
豫南黑豬為河南省信陽市自主培育的一種優良地方豬種,主要分布于信陽固始縣及大別山以南的地區,該品種以淮南豬和杜洛克豬為育種材料,通過雜交篩選、群體繼代選育而成。
2.1.1 特征特性
豫南黑豬體質健壯,性情溫順,適應性強,耐粗飼,易飼養,抗病性好,耐寒冷。體型中等,被毛黑色,頭中等大,頸短粗。嘴較長直,耳尖下垂,腹稍大,臀部較豐滿,四肢健壯,蹄質堅實,系部直立,乳房發育良好。
2.1.2 生產性能
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12.34 頭,產活仔數11.78 頭,初生窩重17.75kg;平均日增重648.10g,料重比2.94;屠宰率74.67%,胴體瘦肉率56.08%,肉色3.44 分,大理石紋3.65 分,肌內脂肪4.11%。
夏南牛育成于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用牛品種,該品種以法國夏洛來牛為父本,以南陽牛為母本,采用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 個階段培育而成。
2.2.1 特征特性
夏南牛毛色純正,以黃色、淺黃居多。公牛頭方正,額平直,成年公牛額部有卷毛,母牛頭清秀,額平稍長,耳中等大小,鼻鏡為肉色。頸粗壯,平直。成年牛結構勻稱,體軀呈長方形,胸深而寬,肋圓,背腰平直,肌肉比較豐滿,尻部長寬平直。四肢粗壯,蹄質堅實。
2.2.2 生產性能
生長發育快,早熟性好,屠宰率、凈肉率高,肌肉嫩度好,優質肉切塊率和高檔牛肉率均優于南陽牛。公、母牛平均初生重38kg、37kg;成年公牛體重可達850kg,成年母牛體重可達600kg。平均日增重1.11kg,屠宰率60.13%,凈肉率48.84%。
“黃淮肉羊”以河南省漯河市、鶴壁市分布居多,為2020年新培育出的多胎肉羊新品種,該品種以杜泊羊為父本,小尾寒羊為母本雜交培育而成,分為“黑頭”“白頭”2 大類群,主要表現繁殖率高,生長發育快,飼料轉化率高,肉用特征突出,遺傳性能穩定。
2.3.1 特征特性
黃淮肉羊體格較大,黑頭類群頭部、頸部被毛呈黑色,體軀被毛和皮膚呈白色;白頭類群全身被毛和皮膚均呈白色,無雜色。面部清秀,鼻梁隆起,頭頸部結合良好。公羊頸部粗短,母羊稍細長。胸寬深、背腰平直、后軀豐滿、呈雙肌臀。
2.3.2 生產性能
成年公羊體重為98.1kg、母羊71.7kg,日增重為318.67g;6 月齡公羊屠宰率為56.02%、母羊為53.19%;眼肌面肌為24.5cm2、21.24cm2;成活率為95.79%,每只母羊提供斷奶羔羊數為2.38 只。
雜交育種是將符合選擇性狀的父母本進行雜交,形成不同的遺傳多樣性,再通過對雜交后代的篩選,獲得具有父母本優良性狀的育種方法。雜交方式為單雜交、復合雜交、回交。其依據原理為增加遺傳多樣性的不同基因組合,從而產生雜交優勢。一般多用于普通動植物育種,育種過程較慢,過程復雜。
利用器械采取公畜的精液,經檢查處理后,再利用器械導入母畜生殖道的適當部位,使其妊娠的科學配種技術。其關鍵環節為公畜的調教、采精、精液稀釋、妊娠檢查等,目前豬多為袋裝稀釋精液,牛多為細管冷凍精液。該技術可有效降低公畜飼養成本,提升良種公畜配種效能,提高母畜受胎率。
同期發情技術是利用激素制劑人為控制并調整母畜發情周期的進程,使一定數量的母畜在預定時間內集中發情。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孕激素法和前列腺素法。孕激素法分為兩種,即埋植法和陰道栓塞法。前列腺素的投藥方法有子宮注入(用輸精管)和肌肉注射兩種,前者用藥量少,效果明顯,但注入時較為困難。后者操作容易,但用藥量需適當增加。該技術與人工授精技術結合,可有效提升飼養家畜的繁殖效能。
分子育種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基因工程應用于育種中,從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種的育種方法。在現代畜禽業育種中主要包括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遺傳修飾育種(轉基因育種)。其技術原理主要為利用基因工程進行嚴密的設計,通過體外DNA 重組技術和DNA 轉移技術,轉錄翻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種性,創造出新的生物類型的現代技術。該技術前期步驟是基因測序,其投資較大,周期快,可快速選育優良品種。
性別控制技術是通過人為地干預或操作,使母體按照人們的意愿繁殖所需性別后代的一種生物技術。其原理為借助流式細胞分離儀,根據靜電原理,篩選分離X、Y 精子,達到控制性別目的。影響因素主要為母牛因素、精液質量等。該技術多用于奶牛、羊、生豬養殖管理,其受人為操作因素和場區環境影響較大。
(1)品種培育可使得優良品種的基因純合度提高,遺傳性能更加穩定,為商業化生產提供豐富素材,但需要考慮品系雜交時防止近交衰退。
(2)品種培育技術的研發提升可使得培育周期縮短,育種效率提升,經濟效益可觀,往往會忽略優質地方品種的挖掘和地方畜禽保種場的建設。
(3)在我國現存的動物遺傳名錄中,培育品種多樣,但推廣效果有待進一步強化,很多引入品種得以推廣,如豬、雞、牛的品種,而自主培育品種普及推廣較慢。
(4)畜禽品種雜交培育需要周期較長,技術實力要求較高,投入成本高,收益見效慢,很多科研工作者更傾向于分子育種研發,建議增加資金支持力度。
(5)結合河南省實際,省內缺乏自主培育“雞”品種,而雞品種培育往往更側重于肉用型雞研究,可適度引導高校、企業聯動,填補培育空白。
(6)結合國家地理實情,很多優良品種推廣及培育形成了“北繁、中養、南消費”結構,產業結構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建議增加政府引導,強化結構調整,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加大前端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