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煥
(云南省易門縣浦貝彝族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651109)
受非洲豬瘟和生豬周期性疊加的共同影響,生豬產量和豬肉消費持續減少,經過一段時間的疫病防控和消費鼓勵,生豬生產經營慢慢恢復到正常的生產規模和消費水平。各生豬養殖企業應積極探索非洲豬瘟防治措施和生豬規?;瘶藴驶B殖模式,形成具有針對性的生豬養殖場安全防控模式。
從非洲豬瘟在全球范圍內出現開始,非洲豬瘟對全球生豬的生產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國是生豬生產大國,非洲豬瘟的出現使我國生豬產量大幅降低。生豬產量降低對后續產量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各個生豬生產大省的產量降低明顯。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產量降低的同時使仔豬價格快速提高,非洲豬瘟疫情導致能繁母豬數量急速減少,市場能供應的仔豬數量短缺,仔豬數量遠遠低于正常的數量標準。為了減少非洲豬瘟對生豬生產的影響,種豬企業往往會推遲配種時間或不進行配種,導致仔豬數量減少,仔豬價格增加。
為了有效防控非洲豬瘟,養殖場應加強生豬排查,做好非洲豬瘟疫情監控工作。生豬養殖應嚴查養殖場監管工作情況,落實生豬養殖經營的防疫責任,對生豬疫病防控薄弱的地方進行重點排查,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定期對生豬進行非洲豬瘟常態化檢查,保證生豬檢查的全覆蓋和沒有遺漏,易門縣在每年春秋兩防中都對生豬養殖戶進行大范圍排查,檢查本縣是否有大面積突發性生豬死亡現象及其他異常情況。此外,防疫人員應加強生豬養殖監管,制定科學的生豬防疫制度。云南省應將市、縣、鄉、村防疫人員的防疫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將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進行劃分,并分配給防疫工作人員,落實防疫工作的責任制度,使防疫人員明確自己的防疫工作內容和責任,保證全方位無死角的對生豬養殖場進行監管。可以對規?;i養殖場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管,生豬數量超過100 頭的養殖場應交由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負責,低于100 頭的交由鄉鎮政府負責,不斷提高防疫能力水平[1]。
對非洲豬瘟進行防控可以采用聯防聯控的防治方法,聯合市場監管部門、衛健委和公安機關等部門,使各部門單位互相配合實現生豬情況信息互通,針對異常情況和疫情防控共同制定防控措施,保證排查工作和預防治理工作順利展開。生豬養殖應采取科學的養殖方式,嚴厲禁止使用餐廚剩余物和泔水飼喂生豬,對餐廚剩余物和泔水等進行統一的回收和處理,做好餐飲業排查工作,保證餐飲單位的廢棄物處理方式符合國家和各省市制定的非洲豬瘟防控規范要求,避免養殖者為了節省成本而使用泔水等剩余物來飼喂生豬。此外,還應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開展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清洗消毒工作,對易門縣的所有生豬養殖場、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等場所進行全面消殺,包括生豬運輸和加工的各個環節要進行全覆蓋的集中清洗和消毒。相關疫情防控部門應保證24h 在崗值班,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非洲豬瘟防疫物資儲備工作,確保生豬疫病發生時能有充足的防疫物資。
易門縣為了促進生豬的生產發展,提高生豬質量和產量,需要始終將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當作生豬養殖的重點。落實政府各部門和生豬生產經營者的責任,在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中核實疫情監測排查報告,對突發疫情、生豬運輸和廢棄物監管等內容進行有效預防,保證易門縣不發生非洲豬瘟,提高養殖者的信心。為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疫病的發生,可以讓各部門進行每日的疫情報告,做好生豬檢疫和屠宰檢疫,對瞞報和遲報等導致豬瘟疫情擴散的人員需要追究其責任。此外,各部門和養殖企業應建設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鼓勵養殖企業對種豬進行選育并測試種豬各方面的性能,以提高種豬優良品種的供應水平,在生產經營中應用先進的智能化養豬設備,提高生豬生產效果和收益水平。
生豬的生產發展可以應用標準化生豬養殖方式,鼓勵有條件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建設規?;纳i養殖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生豬進行標準化養殖,推動生豬生產方式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生豬養殖企業可以建立一系列安全、科學的養殖示范場,發揮企業和個體合作的帶頭作用,進行規模化生豬養殖。政府應適當調整補貼范圍,提倡生豬養殖者購置疫病防控、自動飼喂和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設備。中小型生豬養殖場為了擴大生豬的養殖規模,促進生豬的生產發展,相關部門單位應幫助中小型生豬養殖場提高生豬的養殖技術水平,促進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合作,通過統一生產、銷售和技術共享等方式讓中小型生豬養殖場之間構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
隨著生豬生產規模的逐漸擴大,豬肉消費不斷升級,生豬疫病防控對生豬的調運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生豬調運從傳統“運豬”逐漸轉向“運肉”,提倡豬肉冷鏈調運,避免對活豬進行長距離運輸,創新冷鮮肉品的運送方式,建立冷鮮肉品運送體系,做到生豬集中屠宰、讓豬肉在冷鏈上流通。企業和部門應加強豬肉消費的引導,促進豬肉的消費。為做好豬肉的冷鏈調配,生豬屠宰企業需要建立預冷集配中心,設置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和冷庫,全面提高豬肉儲存能力,保證豬肉長距離運輸的質量。企業應在豬肉銷售區設立標準化的流通冷庫和低溫處理及冷鏈技術,提高豬肉配送能力[2]。
為促進生豬生產發展,政府應制定科學的生產運輸制度,科學規劃生豬禁養區域,加大生豬生產的政策支持,科學規劃生豬的養殖規模和布局特征,避免生豬過度養殖,也應避免直接全面禁養。合理劃分禁養區域,如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地區和城鎮居民區等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應對政府的財政資金進行合理利用,將資金補貼用在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和生豬養殖的先進設備等方面。應促進生豬保險政策的變革,擴大生豬保險的規模和數額,對病豬和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金融機構應制定全新的信貸產品,可以考慮將養殖場、機械設備等當作抵押。除了政策支持,政府監管部門還應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證生豬的生產經營。
隨著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力度的加大和生豬生產效益的提高,生豬生產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在生豬養殖生產工作中仍需注意非洲豬瘟的防治。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可以加強生豬排查和檢疫監管,采取聯防聯控措施,從源頭上對生豬養殖做好殺菌消毒工作,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技術手段來促進生豬生產。